走读深圳20+8 | 毕亚雷:“千行百业+机器人”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南方+ 记者

/  南方+ 鲁力 拍摄

近年来,深圳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批“明星”企业斩头露角。

6月初,《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配套文件(下称“20+8”政策)发布,明确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正是1/20。

“‘20+8’政策点明了深圳未来发展的产业方向,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带来重大利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企合作与创新发展处处长、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深圳智能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成熟期, 28个产业与机器人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关联,“千行百业+机器人”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上岗”。

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上岗”。

“双轮驱动”下的深圳机器人

无论是普及率越来越高的无人机、送餐机器人,还是在抗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防疫机器人,在工厂中越来越广泛应用的机器人,不少都是深圳企业的产品。

近年来,深圳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工业机器人与非工业机器人共享核心技术模块与供应链资源,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优秀的机器人本土企业。

毕亚雷告诉记者:“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双轮驱动’,一方面它受益于深圳本地的丰富的创新资源、蓬勃发展的电子制造业、软件产业等生态;另一方面,深圳丰富的业态也为它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对深圳机器人的发展一直非常有信心。”

专精特新“小巨人”越疆科技的协作机器人用于3C等领域。

专精特新“小巨人”越疆科技的协作机器人用于3C等领域。

2014年,《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大力促进自主创新,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宏观经济的正向拉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以及创新活力的不断加持,为深圳市机器人产业过去几年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围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新出台的“20+8”政策指出,要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等领域,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集成应用技术,扩展智能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应用场景,依托福田、南山、宝安、深汕等区及前海建设集聚区,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区。

《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也明确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示范应用推广、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支撑能力建设等重点任务。

“机器人产业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整个机器人行业同样受供应链的影响,一些集成产品遇到客户落地困难等障碍;另一方面,口罩设备、无人服务场景迎来爆发。”毕亚雷说,政策符合深圳机器人产业当下发展的需要,机器人产业当下尤为需要在核心技术攻关、示范应用推广等方面发力。

“千行百业+机器人”将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机器人协会6月24日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 2021年深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48%,占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的60.26%;相比之下,2021年深圳市非工业机器人产值同比增幅高达18.57%,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占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的39.74%。

据毕亚雷介绍,随着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非工业机器人迎来了更大发展,如物流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商务清洁机器人等都在迅速增长。不仅如此,原先门槛较高的医疗机器人、特种水下机器人等,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独角兽”企业海柔创新的物流机器人应用于鞋服、零售、3C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

“独角兽”企业海柔创新的物流机器人应用于鞋服、零售、3C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

“千行百业+机器人”已有一定趋势,但发展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以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的合成生物产业为例,短短几年间已具备较好基础,被认为是最有望迅速崛起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之一。由于生命高度复杂性,合成生物产业需要海量实验和不断试错。

毕亚雷举例说,合成生物产业看似与机器人关联不大,但运用机器人等技术,也可以从传统的“手工作业”转变为大规模自动化的机器作业,大大提高效率。

他认为,随着深圳“20+8”产业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产业与这些产业的结合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相关报道:

1、走读深圳20+8 | 深圳医械军团瞄准高端产业集群进军

2、走读深圳20+8 | 服装产业更有“数”,时尚行业更易“型”

【记者】马芳

【图片】鲁力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