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 侨情四海 乡愁记忆

南方日报 南方+

位于小公园的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记录汕头开埠历史。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位于小公园的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记录汕头开埠历史。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潮剧是许多海内外潮人的乡愁记忆。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潮剧是许多海内外潮人的乡愁记忆。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内,设置有一艘巨型的红头船。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内,设置有一艘巨型的红头船。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每一封侨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每一封侨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汕头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侨批。  受访者供图

汕头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侨批。  受访者供图

褶皱、破损的侨批经过技术人员之手逐渐变得平整。     南方+ 王涵琦 拍摄

褶皱、破损的侨批经过技术人员之手逐渐变得平整。     南方+ 王涵琦 拍摄

侨批文物馆馆藏侨批,规模全国最大。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侨批文物馆馆藏侨批,规模全国最大。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在潮汕华侨博物馆,记录了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在潮汕华侨博物馆,记录了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走进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大堂,一艘巨型红头船赫然林立,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感,穿行在这条极具山海韵味的时光长廊,细数先侨文化精髓。自试运营以来,该中心成为汕头新晋的网红打卡点,5月进入中心参观的游客近10万人次。

一百多年前,这艘停靠在樟林古港的红头船上满载货物和千万潮汕籍华侨“下南洋”,从艰苦创业到回乡投资兴业,潮汕籍华侨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侨村是海外乡亲深厚的家乡印记,除了樟林古港,千年古村落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外砂街道蓬中村、侨批之乡成田镇田中央社区、莲下镇建阳村、达濠街道葛洲社区等,这些“侨村”兼具潮汕文化特色和侨文化元素,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新风貌。近年来,汕头市以侨为桥,推进侨村建设,讲好华侨故事,打造了一批美丽侨村,共筑海内外华人精神家园。

6月26日,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第二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团长暨秘书长会议现场,汕头从5个申办单位的激烈竞争中胜出,成功斩获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主办权。潮剧国家级传承人姚璇秋、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来胜、奥运会跳水冠军谢思埸、中国烹饪大师蔡振荣作为来自汕头各行业的杰出代表,向广大海内外乡亲发出“2024之约”,邀请全球潮人感受家乡发展新气象,共享家乡发展新机遇。

汕头提出,将办一场合作共赢的经济盛会,一场寻根圆梦的文化盛会,一场薪火相传的青春盛会,一场互助共享的团结盛会,让汕头成为全球潮人的温暖港湾。当前,汕头正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打造“四高地两中心”、推动汕潮揭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引领带动汕潮揭都市圈整体跃升。

早在1997年11月,汕头就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会,借此契机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主办权能给当地带来什么?汕头市侨务局局长李鸿钊表示,国际潮团的初心是大联合、大团结、大发展。两年一届的年会,螺旋式向上,反复强化这一初心。通过筹办年会,汕头不仅能汇聚全球潮人精英力量和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光大国际潮团品牌,把“侨”的文章走实做深,通过办一届不一样的年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办好汕头事”。

【记者】 吴利婷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消防


编辑 肖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