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华集团蔡展思:湾区经济腾飞势不可挡,我们看好中山的发展,时长共2分54秒)
香港新华集团蔡展思:湾区经济腾飞势不可挡,我们看好中山的发展
“到了我这一代人,不仅应该做公益,更应该和中山‘谈实业、做生意’。”
在广州黄埔区的新华集团华南区总部,香港新华集团董事、粤港澳大湾区总裁蔡展思聊起了自己的“生意经”。作为一名“00后”接班人,他在言谈间流露出对湾区产业格局的深刻洞见,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蔡氏家族在大湾区产业布局的步伐不断加快。6月24日,中山市政府与香港新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希望双方优势互补,通过“香港创新+中山高端制造”,推动香港新华集团项目在中山落地落实、做大做强。
事实上,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的办公室里,始终挂着一幅字画——“桑梓情深”。“我们一直在关注家乡的发展,在中山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之时,我们蔡氏家族带着诚意和资源寻求合作,希望能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蔡展思说。
6月27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进新华汇,对蔡展思进行专访,畅谈未来中山与新华集团如何共谋发展。
香港新华集团董事、粤港澳大湾区总裁蔡展思。 南方拍客 连婉晴 供图
粤港澳三地合作空间前景无限
南方日报:我们知道蔡氏家族与中山有着深厚渊源,为何选择此时来到中山进行产业布局?主要看重中山哪些优势?
蔡展思:现如今国家日益快速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粤港澳三地合作空间前景无限。去年,我来到广州南沙。这一年里,我走过大湾区的很多地方,辗转于澳门、深圳、广州、中山、珠海多地,路程基本都在一两个小时内,我想这就是我们“大湾区人”的概念,是“大湾区生活圈”的鲜明体现。
而中山是我的家乡,40多年前,我们便一直为家乡的科教和公益事业尽绵薄之力。到了我这一代人,不仅应该做公益,更应该和中山“谈实业、做生意”。
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宜居环境。特别是深中通道即将通车,新客运港码头建成后,中山与香港就在一小时生活圈中。一方面,香港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另一方面,中山正举全市之力推进产业升级和高新产业园建设,有足够的产业空间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发展。若两者优势互补,定能创造更大的发展潜力。
布局科创、制造、生态三大领域,助力湾区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签约仪式上提到,中山与香港新华集团将在产业园区建设、科创资源对接、生态环保等方面展开具体合作,为什么选择这些领域切入?
蔡展思:与中山合作的三大项目既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也是我们新华集团有资源、有优势、有经验的领域。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基于中山的地缘优势、工业基础和翠亨新区的高定位、高起点,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中山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新华集团的商业网络遍布港澳地区、东南亚及欧美,在各地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与人脉,也将把好的资源、好的经验导入中山。
广州黄埔区的新华集团华南区总部。 南方拍客 连婉晴 供图
南方日报:香港新华集团与中山的合作内容中,两大项目都在翠亨新区,背后有何深意?后续将如何进一步推动项目在中山落地?
蔡展思: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环湾核心圈层以及联系大湾区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之一,翠亨新区将成为进一步加深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选择翠亨新区,不仅是为助力中山发展,更是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接下来,我们希望在中山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携手同行,踏实做好项目推进落地。为此,我们制定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逐步推进。
短期目标是,打造新华(翠亨)港澳国际科创中心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工业创新港。
项目将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山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推动全球智能工业领域的研发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及重大产业化项目在翠亨新区集聚发展,助力中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工业领域的创新高地。
中期目标是,建设中山国际企业产业园。为进一步提升中山外商投资,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湾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产业园,我们将联合各国政府驻华机构、商协会等机构,在中山投资建设中山国际产业园,项目服务各国优质工业企业,聚焦以“生产制造为主,生产性服务业态为辅”的发展方向,聚焦精密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智能产业,打造最具创新能力的产业园。
长期目标是,新华集团计划采用EOD开发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在翠亨新区横门水道打造渔人码头,对横门水道区域进行综合性开发,利用中山独有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基底及配套,吸引产业及人口,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整体价值提升。
身为“大湾区人”,希望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你如何理解大湾区建设给港澳青年带来的机遇?
蔡展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前海方案”“横琴方案”“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叠加,大湾区经济发展腾飞已经势不可挡。
这里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正加速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这里拥有“一小时交通圈”的便利交通,路网基建条件优异,通关流程日益简化。
想创业,这里有支持。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业工场里,能使用租金便宜的场地、入住低成本的人才公寓,更有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了解需求,提供工商注册、贷款申请、资金补贴、产品展销、对接资源等服务。
想就业实习,这里有政策。2021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更多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在鼓励当地企业招聘港澳青年的同时,广东省出台政策,定向港澳招录公务员,并开放事业单位向港澳招聘人才。随着专业资格互认的推进,越来越多港澳籍的专业人才实现了在大湾区跨境执业。
新华汇内部。 南方拍客 连婉晴 供图
南方日报:作为港澳青年、海归青年,你对中山的印象如何?最近比较关注中山哪些动向?
蔡展思:虽然从出生到现在,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香港和国外,但自小我父亲就告诉我,家乡中山,人杰地灵,宜居宜业。中山因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而得名,在海外知名度非常高。
同时,中山的工业基础良好,以发达的工业制造而闻名,曾经是珠三角地区的四小虎,对广东地区和全国的工业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中山在整个大湾区布局中举足轻重,是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特别是翠亨新区的设立、深中通道的建设,让中山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
最近,中山市政府提出产业升级和低效工业园改造的发展目标,这为中山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我们一直在关注中山的发展,在中山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时候,我们蔡氏家族责无旁贷,带着诚意和资源寻求合作,希望能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苏芷妍
【摄影】连婉晴
【视频】连婉晴 卢子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