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老中青“水利人”顶上去,8处堤防漏洞全消除

南方+ 记者

6月26日随着广东省防汛Ⅳ级应急响应,三水防汛转入迎送洪峰过境阶段。27日记者从三水区住建水利局获悉,13天来,在老中青三代“水利人”的辛勤付出下,截至6月26日17时全区8处堤防险情在第一时间被化解,同时还确保了区内20宗水库、27宗山塘险情没发生。

6月13日,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此后汛情步步紧逼,响应等级不断升高。6月15日马口、河口水文站先后出现7.66米和7.92米的第一次洪峰水位,6月22日马口、河口水文站出现7.61米和8.1米的第二次洪峰水位,这是继2008年以来西北江最大水情。

面对严峻形势,在三水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三水区住建水利局每天4人开展汛期24小时常态化值班,随时上报最新水情讯息。同时派出2人到区三防办轮流开展应急联合值守,避免多头报送、多头救援、最大程度发挥全区综合调度优势。

此外,三水区20宗水库、27宗山塘,13条四级以上堤防、多条重要内河涌及内涝点,也都全天候实时巡查监测,一旦出现问题马上通知就近工作指导组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在防汛的最关键时刻,由该局“老中青”成员组成的技术指导组,第一时间赶到险工险段关键位置查险排险,并联同督导检查组指导各镇(街道)冷静“应考”。

“自己经历过‘05.6’‘08.6’等大洪水,知道这次水势非同小可,15日上午接报新沙围一排涵洪水倒灌险情,我带人前往出险点,在听取管理人员汇报和查看现场情况后,果断提出除险方案,成功封堵进水排涵。”59岁的三水“水利人”范瑞生有着非常丰富的处置经验。

图一:老“水利人”范瑞生到芦苞镇开展防洪技术指导。

而24日傍晚,樵桑联围南岸黄村背水坡堤脚局部出现渗水情况后,范瑞生等人扛住饥饿与疲劳,在泥泞的堤脚来回研判险情提出专业抢险意见,他们与时间赛跑,现场指挥抢险队开挖导渗沟,堆筑反滤砂石,直至25日凌晨1时抢险措施落实到位,堤防安全后才离开。

与范瑞生一样,21日至24日,57岁老“水利人”陈文彪在防汛防洪一线连续作战,及时处理了五安围渗水、大塘围管涌等险情,助力大塘镇顺利击退本轮洪水。此外,他还根据工作需要,前往芦苞镇参与北江大堤芦苞沙墩段鱼塘管涌的抢险处置工作。

在老前辈的激励下,三水的中青年“水利人”也在应考过程中积累了水利实战经验。6月22日13时,由于受芦苞水闸长时间、大流量分洪影响,芦苞镇芦苞水闸左岸50米处出现了约20米的岸坡冲刷,而上级命令还将在3小时候增大分洪流量。

吴剑洪(左三)查看防汛防洪打桩加固情况。

吴剑洪(左三)查看防汛防洪打桩加固情况。

“我熟悉芦苞情况,所以我赶到现场后,立刻制定了施打木桩稳定,铺压彩条布、砂包防冲,外抛石块固脚的应急抢险方案。”作为技术组成员的吴剑洪表示,当天提前做好应对,使得芦苞水闸左岸冲刷得到有效控制,分洪安全得到保障。

最终,截至6月26日17时,三水通过巡查及镇街报告共收到堤防险情问题8处,均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凭借水利经验进行处理:8处险情当场通过沙包堆填封堵、筑反强围井、堤围加固、蓄水反压等方法排除。

“在本次防汛过程中,我们发挥水利人的技术专长,采用老中青传帮带组合督导,在解决防汛防洪险情的同时,传承水利经验,助力三水水利长远发展。”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三水的“水利人”,用最短时间内赶到险情现场、做出准确决断、并排除险情,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

【南方日报记者】尹辅华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