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洪水,韶关城市排水防涝经受“大考”

韶关发布
+订阅

城市排水防涝“大考”经历了什么?

——解读韶关历史最强“龙舟水”之三

随着“龙舟水”强降雨结束,目前全市主次干道、公共区域积水均已消退,全面清除城区道路淤泥和杂物工作正持续开展。

回顾此次排水防涝“大考”,市住建管理局市政园林科科长吴小斌介绍,“这次突破历史极值的‘龙舟水’强降雨,超出市政排水系统承受极限,导致市区发生了大面积积水现象,具有‘时间长、范围广、内涝积水和外洪倒灌相叠加’的特点。”

据统计,在这一次历史最强“龙舟水”强降雨过程中,全市城市(县城)建成区共出现积水点约139处,其中浈江区33处,武江区50处,曲江区36处,乐昌市11处,南雄市2处,仁化县1处,始兴县1处,翁源县1处,新丰县1处,乳源瑶族自治县3处。

“此次‘龙舟水’强降雨,市区和江河上游地区同时持续受到特大暴雨影响,外江水位处于高位。受河水顶托作用,市区低洼地带雨水外排不畅,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发生河水倒灌,导致积水内涝。”吴小斌分析说,其中在备受关注的韶关新区芙蓉新城片区,一方面由于开发建设过程中,部分作为排水通道的小河流被改道,部分原有起蓄存雨水作用的鱼塘、农田被填平,原有排水体系功能被削弱;另一方面由于排水体系的连通性、完整性存在短板,部分排水管道没有得到及时清疏、排水不畅,也是造成积水的因素之一。

6月19日以来,各县(市、区)市政排水部门组织队伍24小时不间断开展巡查,日夜轮班,对发现的灾情险情快速进行上报并处理;共出动排水作业人员约243人,57辆车辆设备,对全市139处积水点开展清疏抽排工作,工业西泵站累计排水约205万立方米。

其间,针对市区排水设备特别是大型排水泵车数量不足、能力不够等问题,市住建管理局紧急协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调度了4个排水班组、28名排水人员、5台大型排水泵车前往我市支援,其中广州救援队人员15名,“龙吸水”泵车2台,排量合计4500立方米/小时;东莞救援队排水人员13名,“龙吸水”3台,排量合计11000立方米/小时,极大增强了排水队伍力量,有效加快了重点路段、大型地下室排水速度。

6月22日,救援队的排涝车在浈江大道北不间断工作。张伟杰 摄

吴小斌介绍说,这场排水防涝“大考”过后,仍需加强“解题”策略,加快谋划芙蓉新城片区的内涝治理项目,以排水通道、低洼点排水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构建和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同时大力配强人员队伍以及大型排水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防汛排涝应急抢修能力。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