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料必备玉冰烧!一片匠心百年传承丨最忆老字号

禅城发布
2022-06-27 09:18
+订阅

“斩料斩料,斩嚿大叉烧啊,油鸡卤味样样都要,有玉冰烧。”这句广东人耳熟能详的广告歌词出自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之手。而歌词中的玉冰烧,则是岭南酒文化的代表,源自佛山的百年老字号。

佛山酿酒历史悠久,宋代已有酒业,到了清代,蒸酒业更是盛行。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本乡出产素称佳品,道、咸、同年间,以陈总聚为最有名”。

这里提到的陈总聚,就是佛山的陈太吉酒庄。这家两百年老字号的第三代“掌门人”陈如岳,正是“玉冰烧之父”。

石湾酒厂集团前身——陈太吉酒庄。

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佛山石湾东平河畔的“陈太吉酒庄”开张,至今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历经190年仍在原址生产的老字号,并发展成为一家专业酒业集团——广东石湾酒厂集团。

石湾玉冰烧,一片匠心百年传承

清代末期,佛山的米酒业竞争激烈。陈如岳为了让自家的酒脱颖而出,伤透了脑筋。彼时,当地人十分喜欢使用药材、蛇等浸泡米酒,陈如岳灵机一动,尝试在酿酒时添加肥肉。没想到效果非常好,肥猪肉和米酒竟是天生一对,酿出的酒清澈绵甜,豉香浓郁。

泡在酒中的肥肉就像晶莹的冰块,而蒸馏的米酒俗称烧酒,陈如岳就把这种米酒取名“肉冰烧”。因“肉”与“玉”在粤语中为谐音,后人就把“肉冰烧”改为“玉冰烧”。从此,玉冰烧声名远播。

玉冰烧与众不同的豉香,源于它独特的工艺。玉冰烧的酿制要经过蒸饭、摊凉、拌料、发酵、蒸馏、肉埕陈酿、压滤包装等工序,其中肉埕陈酿和压滤尤为关键,初蒸馏的酒装埕后把选好的肥肉蒸熟去皮切块。

时间也有一份功劳!入埕浸泡陈酿3个月,脂肪缓慢溶解吸附杂质,酒开始酝酿出豉香。再将酒倒入大缸,自然沉淀20天以上,使酒液清澈。此时,玉冰烧终于可以摆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目前,佛山玉冰烧酿酒技艺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石湾酒厂集团一直以来积极开展酿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形成稳定有效传承机制,使技艺代代相传,保持了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的传承活力。

融合岭南文化,打造粤酒名片

作为粤酒最早出口的产品,玉冰烧早在1917年便已开始在海外销售。20世纪50-90年代,是中国本土酒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多家广东酿酒厂生产的白酒、露酒和啤酒走向了畅销港澳的出口黄金时期。石湾酒厂便是其中的领军者。这一时期,“玉冰烧”酒在省港澳产销两旺,并逐步在国际享负盛名,供不应求。

翻阅香港50年代的报刊,随处都有玉冰烧的身影,仅是在1958年9月份,《香港商报》头版就刊登了4期玉冰烧的广告。

1958年香港《经济导报》《香港商报》刊登的“中国名酒”广告中,可见石湾玉冰烧酒居于“C位”,与茅台酒同框。

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多条线路的双层巴士车身广告有“豉味玉冰烧”的内容。

振兴粤酒,文化先行。粤酒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到近现代时期已经成为引领中国酒文化发展的弄潮儿。石湾酒厂集团通过搭建岭南酒文化系统平台持续运营,有效传播粤酒文化,有效提升了品牌的全国影响力。

秉承“弘扬岭南酒文化、酝酿生生不息”的企业使命,石湾酒厂集团先后建立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出版《岭南酒文化》专著,成立“广东岭南酒文化研究院”,建设全国大型米罐彩绘建设酒文化街区“朱紫街”及“陶醉文化‘醉·醉’欢乐街区”等,打造岭南酒文化朝圣之地,实现让大众真正了解粤酒,使人们更深刻了解到粤酒作为中国白酒的重要板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历经近200年的传承发展,石湾酒厂集团成为中国白酒酒庄向世界展示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打造出粤酒振兴的成功案例。作为粤酒领军品牌,石湾酒厂集团践行振兴粤酒的使命,致力实现粤酒全国化,代表粤酒品牌彰显中国白酒文化自信,扬帆世界。

策划:李颖

图文资料:广东发布、南方+、佛山石湾等

责编:车军霞

审校:车军霞

编辑:陈晓曦、伍俊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