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左丹:瞄准“幼小特”,打造新高地

南方+

近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广东二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入选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累计获批2个国家级、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6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师范专业。

“我们有着深厚的基础教育情怀,这正是学校的基因所在。”日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左丹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是学校大力推进第一轮“新师范”建设结出的硕果,突出了自身教师教育优势特色。

扎根广州市海珠区,坐落于珠江之滨,拥有67年历史的广东二师,在一次次改革中争先发展、迎难而上,逐渐形成以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培养为核心,以一流本科师范专业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模式,未来将加快构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全省打造学前和小学师资人才培养新高地。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左丹。

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持续推动“冲补强”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迎来大改革大发展,广东二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取得哪些突破?

王左丹:2010年学校成功转设为普通本科院校,走上发展“快车道”。短短12年间,学校学生规模从5000人发展到1.6万人,从一个校区发展成两个校区,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新的赛道上,我们经常思考,应该怎么办?

结合广东基础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恰逢“冲补强”提升计划和“新师范”建设的实施,我们基于自身办学特色,瞄准“幼小特”,并着重发展学前教育,打造特色亮点。

花都校区新教师教育实训大楼。

花都校区新教师教育实训大楼。

目前,我们在重点学科和科学研究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成效显著,获批省级重点科研平台8个,其中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创新科研团队2个。

去年5月,学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南方日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广东二师来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左丹: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聚焦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协同育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打造标志性教学成果4个方面,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发展中,我们逐步建立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协调发展、集群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构建新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打造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等,培育了一大批教学名师、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花都校区新宿舍楼。

所有专业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

南方日报:广东二师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新路?

王左丹: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致力于建设规模适当、特色鲜明、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教师教育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教学型普通本科学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切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学校推出不少有力举措,如在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程教师;在思政建设方面,打造了一批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体育、美育类公共课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赛教融合,培育一批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堂等。

其中,我们尤其注重以一流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为引领,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中心”,打造“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成立校级课程思政专家库,推动课程思政资源跨部门、跨院系建设和共享,以期不断提升教师课程育人水平。

学校主题党课上,学生表演舞蹈《红船》。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聚焦新师范、新文科、新工科建设,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已有良好建设基础、取得明显教学成效的课程或特色课程,通过改造升级等方式建成一批线上、线下及混合式“金课”。

此外,学校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为契机,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试点专业建设,希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推动所有专业以达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为目标,强化专业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

教育信息化助推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围绕新一轮“新师范”建设,广东二师如何开展师范生培养工作?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学校将在哪些方面着力?

王左丹:进德修业,为人师表,师范院校应当特别重视师德、传承师德。我们牢固确立师德教育首要地位,着重培养师范生教育情怀。为提供有力智力支撑,学校深入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产学研用合作体系。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我们着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提高师生智能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同时,将自身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对口教育帮扶地区,引领阳江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何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学校以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培养为特色,在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如投入整栋学前教育大楼,为学前教育提供实践实训平台,打造全省最大学前和小学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实现百分百就业。

广东学前教育学院。

南方日报:立足广东二师师范特色,在服务广东需求方面,有哪些主要成果和贡献?

王左丹:学校立足师范特色,服务基础教育,建成了覆盖全员、骨干、校本及国家、省级、区域合作和学校的“全学科、全学段、多层次”教师培训体系,创建了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教育部乐高培训项目,省百千万、工作室等重大项目。

我们学校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省的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评估中获“优秀”等级,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0余所附属学校,其中番禺附属中学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成为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的优秀案例。

此外,学校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教师研修基地,主动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形成附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教育实验区整体发展的“广东二师模式”。

案例

“一校一案”结硕果

推动地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广东二师充分发挥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6个省级教育机构的优势,主动服务广东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学校。在共建共管中,总结了“高校牵头、名校协同、目标导向、研究驱动、项目带动、结果评估”的协同模式,有力助推地方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2020年,广东二师与白云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15年一贯制的乡村教育集团,最终结出学校优质发展的“一校一案”硕果。2021年,实验中学初中部中考成绩在白云区内公办学校中的排位大幅提升,与2020年相比排位进步了大约15位,进入前20位;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获“白云区教育教学评价一等奖”等多项集体荣誉。

成权威期刊“常客”

数学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有成效

广东二师数学系自1982年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形成注重基础、教学严谨、管理规范,人才培养实用性强的办学特点,为数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数学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较高,外援团队实力强大,人才梯队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成效明显,一批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整体学术水平较高。

2016年12月,数学学科获评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11月,数学学科进一步获批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020年,数学科研创新团队获广东省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立项。五年来,数学学院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累计31项,在国内外数学与应用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我国数学权威期刊《数学年刊》2021年第4期共刊登8篇科研论文,其中广东二师数学学院占2篇,凸显学院研究水平。

学生在师范生技能大赛上讲课。

学生在师范生技能大赛上讲课。

数读

●学校累计建设本科专业45个,其中师范类专业20个,非师范类专业25个,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5931人,其中师范生9292人

●近五年来,学校获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8项,主持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463项,共获科研项目经费32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00余篇,SCI收录110篇;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分别为体育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分别为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体育教育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

●目前共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3门,其中4门为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11项,其中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6项。

小贴士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一站式查询工具“广东高考志愿填报助手”,汇总2021年广东高考各院校专业组招生录取情况,集纳全省高校投档数据,用户可一键查询去年各校招生录取信息,为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提供参考。


【编者按】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有8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实现本科高校、公办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跨越式的大改革大发展。

为展示广东高等教育发展成效,展现全省高校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部署和实践,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奋发有为 争创一流”全媒体报道,敬请垂注。

撰文陈理 姚昱旸

【制图】徐昊

【通讯员】黄朝文 姚群 曹俏俏

【图片】学校提供

编辑 彭正子 冯颖妍 张会玲
校对 潘俊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