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生物岛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2019年6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IHM创新中心”)在第三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上正式揭牌成立。经过三年建设发展,IHM创新中心实现从“0”到“1”的突破,针对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所面临的的技术转化困境和需求,逐步创设全链条创新生态圈,搭建起产业创新公共平台。
创新中心生物岛研发中心是IHM创新中心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的核心载体,总建筑面积5.5万㎡,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空间。医疗器械创新研发需要多学科背景的高技术人才进行协同创新,涉及专业领域包括医学、材料、光学、化学、物理、电子、软件、算法结构等等。创新中心生物岛研发中心内设置有科研创新空间、交流互动空间、办公协同空间,它们交织分布、彼此联通,促进无障碍交流与无围墙创新,为医疗器械创新创业者打造一个更具活力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生物岛管委会书记陈超在致辞时表示:“创新中心生物岛研发中心在建筑艺术表达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科研人员在这里可以促进他们的研发灵感,从而产出更多更好的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成果。”创新中心生物岛研发中心的正式启用,期望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者汇聚于此,为培育和引进高性能医疗器械前沿领域创新项目提供更有力支撑,助力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优质集群。
据悉,作为医疗器械需求庞大的人口大国,我国高性能医疗器械长期依赖进口且价格高昂,临床亟需质优价低的国产高性能医疗器械。前些年,国内医疗器械呈现出“两个90%”的特征:国内高端医疗器械90%仍靠进口;国产市场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占比约90%以上。目前,我国CT机、超声波仪器、检验仪器等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率尚不足20%。且在技术水平、产品性能等方面,自主研发产品与进口产品差距较大。高性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研发势在必行。
依据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依托大湾区优势条件,打造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转化、注册报批以及市场准入的高性能医疗器械一体化创新平台。推动产研学医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速孵化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和企业,提升⾼性能医疗器械国产化市场占有率和产业化水平。
据悉,IHM创新中心目前已经孵化出广州首家神经血管介入器械企业。
【记者】严慧芳
【通讯员】星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