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烟、海防与诗词,林则徐在虎门的186天

南方+ 记者

在历史的长河里,“林则徐”与“虎门”总是紧密相连。

在虎门,民族英雄林则徐高擎销烟禁毒的大旗,创造了人类禁毒史上旷古未有之壮举,奏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气歌。虎门,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也从此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

183年前的6月25日,虎门销烟胜利结束。今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让我们再回首,一同走进林则徐在虎门的那些日子。

虎门销烟场景。

虎门销烟场景。

林则徐的三次虎门之行

林则徐一生中曾三次来到虎门,在虎门驻防186天。在这短短的186天里,他用行动书写下一个个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英雄故事。

1839年4月11日至6月25日,林则徐驻防虎门76天,主要开展缴烟、销烟活动。

1839年9月6日至12月10日,林则徐驻防虎门96天,主要加强虎门防御,开展对英交涉和战备事宜。

1840年8月17日至8月30日,林则徐驻防虎门14天,检阅水师和士兵联合演习,组织水师出洋剿办英军。

虎门销烟,大义凛然

烟毒笼罩下的大清,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林则徐从京师日夜兼程,于1839年3月抵达广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缉拿烟贩,勒令外商呈缴鸦片。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在林则徐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打击下,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被迫答应呈缴20283箱鸦片。

原本,林则徐计划于1839年3月31日至4月2日亲临虎门,会同关天培逐船验收。后考虑到鸦片太多,“绝非一两日所能缴完”,才改变初衷,制订了《收缴趸船烟箱章程》,将收缴鸦片的地点定在了龙穴岛。

沙角炮台。

沙角炮台。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从广州出发,11日上午到达虎门,当天收缴烟土50箱。为加强收缴工作的指挥和督促,第二天早上,林则徐又赶赴沙角炮台,调度缴烟。14日,林则徐将行李移至“新会”一号船上,直到5月7日,鸦片收缴接近尾声之时,才移居岸上。

在收缴鸦片过程中,曾有一些曲折,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龙穴岛风高浪急,不利于缴烟;义律借故拖延;趸船船高体大,难以靠岸,将趸船上的鸦片起落到驳船,十分费力。

鸦片趸船。

鸦片趸船。

尽管如此,在林则徐的严厉督促之下,收缴工作仍顺利进展——到5月18日,短短38天内(其中因义律等人破坏,停收3天),共收缴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比义律原禀之数溢收一千多袋。

收缴了这么多鸦片,都放在哪里临时贮存呢?据悉,当时虎门寨水师提督署和附近的民房庙宇都成了临时贮存地。

曾经贮存鸦片的玉墟古庙。

曾经贮存鸦片的玉墟古庙。

据《着钦差大臣林则徐等将广东收缴之鸦片就地销毁事上谕》,本来这些鸦片计划运到北京销毁,后因路程遥远、运费很贵,又担心偷漏抽换,林则徐便上奏道光皇帝,恳请在虎门就地销毁鸦片,最后道光帝下旨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39年5月3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共同发布《虎门销烟告示》,庄严宣告:钦差谕旨,从趸船所缴鸦片,在粤销毁。

《虎门销烟告示》。

《虎门销烟告示》。

如此多的鸦片怎么销毁?在任湖广总督期间,林则徐曾采用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因为鸦片本身就是靠点燃吸食的毒品,如果用此法,会有一些残余渗入到土里,将这些土挖出来继续提炼鸦片膏,仍可重新提取出20%-30%的鸦片。到虎门后,林则徐集思广益,想出挖池浸化之法,通过“石灰加盐卤”的作用,把鸦片销毁干净。

1839年6月3日起,这个震撼的虎门销烟场面上演了——虎门太平镇的高地上,两个十五丈的深池子,池地全是用石板铺好,先放入盐卤,再倒入石灰,把鸦片销毁后再冲到海中,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共销化鸦片2376254斤。

虎门销烟进程表。

虎门销烟进程表。

“一失足成千古恨,吾儿须切戒之,勿以稍吸为不足虑,更勿以暂吸为不足成瘾。”林则徐对鸦片深恶痛绝,在虎门销烟期间还给儿子林汝舟写信,告诫儿子千万不要吸烟。

1839年7月,林则徐、邓廷桢、怡良向道光皇帝奏报虎门销烟完竣情形,道光帝阅后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有力伸张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整肃海防,有勇有谋

虎门扼守珠江口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虎门期间,林则徐不但严禁鸦片、大举销烟,还积极筹建海防,加强虎门防务。

在沙角督缴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曾与关天培移舟横档海面,察看木排铁链;在威远炮台,演习5000斤大炮;又巡视靖远炮台,指示官兵勤加检查木排铁链。同时,他们还购买西洋大铜炮,分布于虎门炮台。在林则徐、关天培以及广大官兵的努力下,虎门形成了三道防线。

虎门十台及三道防线示意图。

虎门十台及三道防线示意图。

为加强虎门的动态防御力量,林则徐一方面将阳江、石碣两镇水师以及80余只兵船、火船调集虎门,并亲赴沙角查点调集来的兵勇各船册籍,另一方面招募沿海善泅之人,编练成水勇。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虎门的防卫力量为“各炮台计有大炮三百余位,其在船在岸兵勇,随时分拨,共有三千余名”。

林则徐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捐资招募民间壮勇一事。

林则徐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捐资招募民间壮勇一事。

为检验整顿水师的效果、加强协调配合,林则徐在虎门举行了两次列阵操练演习。一次是1839年9月13日,一次是1839年10月11日。后一次秋操规模盛大,参加演习的清兵达2000 余人。这次声势浩大的广东水师军事演习,提升了广东水师的作战能力,震慑了鸦片贩子,也展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海军建设和海口防备的最高水平。

画家丁松坚根据历史资料绘制的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秋季在虎门检阅水师操练图。

画家丁松坚根据历史资料绘制的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秋季在虎门检阅水师操练图。

1840年6月,英国政府挑起侵华战争,留在广东封锁珠江口的侵华英军也蠢蠢欲动。为此,林则徐于1840年8月17日离开广州,第3次来到虎门。他在狮子洋校阅士兵操练技艺,并颁布《剿夷兵勇约法七章》,制订攻打敌船的原则和战术。同时,他还与关天培制订派水师在磨刀洋合剿英军的方案。此外,他还到沙角进行战前动员,鼓励各船士兵整队出洋,探踪迎击。

诗词寄情,有情有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寰宇,整肃海防也很有一套,干的都是大刀阔斧之事。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诗情满怀的文人。由于他特别喜爱白居易的诗词风格,曾用心模仿,为此还有“诗宗白傅”之美名。

在禁毒工作之余,他常常寄情于诗,以诗咏志。当禁烟运动略显成效之时,林则徐、邓廷桢既欣喜又激动。邓廷桢作《高阳台》词牌填词赠林则徐,林公作词和答:“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1839年5月5日,收缴烟土已有80%,林则徐对禁烟前途相当乐观。当邓廷桢在师船上出示《虎门两泊呈少穆尚书》,林则徐作诗和之:“下濑楼船迟贯月,中流木秭亘长虹。看公铭勒燕然后,磨盾还推觅句工。”

1839年5月16日,林则徐接到邓廷桢从广州派人送来的荔枝,其色尚青,即兴随口赋得一首绝句:“蛮洋烟雨暗伶仃,忽捧雕盘颗颗星。十八娘来齐一笑,承恩真及荔枝青。”

《延龄瑞菊图》。

《延龄瑞菊图》。

关天培母亲90寿辰,广东著名画家何翀作《延龄瑞菊图》为关天培母亲祝寿。后来,林则徐应关天培之请,为《延龄瑞菊图》题诗。

1839年10月3日,中秋佳节,沙角凉风习习,明月高悬。邓廷桢邀林则徐、关天培同登沙角炮台绝顶晾楼饮酒赏月。邓廷桢填《月华清》一阙,以赠林则徐,林公当即和之:“宵霁念高寒玉宇,在长安里。”1839年10月4日,林则徐追述中秋沙角饮酒赏月之游,赋《眺月》一诗,赠予邓廷桢。

林则徐在虎门所作诗词,有的抒发了大举禁烟的壮怀激越,有的寄托了抗敌御侮的万丈豪情,有的饱含着对京都生活的怀念,有的充满了对忠勇爱国将士的讴歌和赞美。这些诗句,展现出了林则徐的个人魅力和高尚情操,同时也让林则徐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和立体。

在虎门销烟183周年和国际禁毒日之际,让我们铭记这位曾在虎门大地上不避趋祸福、不计较生死的民族英雄,共同学习禁毒知识,提高自身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

【记者】马新杰

【来源】鸦片战争博物馆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