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焦】夏季流感高发,中医推荐以“三豆饮”食疗方预防!

惠州中心人民医院
+订阅

近日来,多个南方省份相继发布了流感预警,广东省疾控中心日前也宣布我省已进入流感夏季流行高峰。

此波流感来势汹汹,不少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都中招了。针对家长们最关注的防治流感问题,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中医支招了!快mark!

中医看流感

“温病”范畴,多表现为风热夹湿

流感属于中医“温病”、“时行感冒”范畴,疫邪性烈,易于传变。流感的典型症状是起病急骤,畏寒、寒战,高热,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消化道症状等,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近期这波流感的爆发可能与南方的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今年五六月以来,南方多地出现连续大范围降雨,使得外湿与风热相合,形成了风、热、湿的病机特点。但是,由于人们的体质各不相同,同样的致病因素或病机作用于人体后,可以根据体质有不同的证候表现。

一般平素相对健康、基础病少的人多表现为风热夹湿或湿热并重的证候特点,而平素体热、嗜食辛燥炙烤食物者,可表现为热毒壅盛、气血两燔的证候,而体质虚寒,基础疾病多者,可转化为湿重于热、寒热错杂、甚至是虚寒的证候特点,而过食寒凉生冷、损伤脾胃之人,感邪后更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等脾胃不适的症状。

中医防流感

“扁鹊三豆饮”+“精神内守”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中医温病的食疗方,摘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名为“扁鹊三豆饮”,书中将其作为不兼感寒之温病的治疗方。食材简单易得、容易操作,即黄豆、绿豆、黑豆等量煮水饮用,煎成即服,不可隔夜。黄豆、黑豆,养木养中平疏泄,兼降胆经养津液;绿豆养木养中,兼清肺热。故对于此次的夏季流感,在没有受寒的人群中也适用于大多数(脾胃十分虚寒则慎用)。而在尚未患病的人群中,无论大人、小孩,如果有轻微内热上火的症状同样可适当饮用。

如果兼有舌苔、大便粘腻,可再加入等量白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如果小孩兼有口臭、大便干结,可加入麦芽、谷芽、布渣叶、莱菔子各10克助消化、消积食。

与此同时,中医讲究“精神内守、邪不可干”,面对流感疫情,大家要尽量调节好情绪。焦虑、抑郁、忧愁等不良情绪势必会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使之失衡,那么邪气就更容易找上门来。

另外,别忘了这些通用的流感预防法则:打疫苗、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场所。

中医治流感

辩证论证+饮食调护

中医与西医的预防和治疗的思路不一样——不是以某种中药抑制或杀灭此次的流感病毒,而是通过辨证论治,用中药调和机体阴阳气血等失衡的状态,使其重新达到相对的平衡,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驱邪外出、恢复健康的目的。就好像在一个阴暗潮湿的房间里,霉菌容易滋生,而当环境干净整洁、通风透气时,霉菌就不容易生长的道理一样。中医就是通过调理人体的内环境,使得病毒难以在我们的身体中不断“生长繁衍”而防治流感的。

根据中医的辩证论证原则,结合以上病机的考虑,如果属于风热犯肺证的,可予银翘散、柴葛解肌汤加减;热毒壅肺证,可予麻杏石甘汤、清瘟败毒饮加减;夹湿邪或属湿热证,可合上三仁汤或甘露消毒饮加减;以脾胃不合、胃肠道症状明显的,可考虑藿香正气散加减。具体处方还是应该找专业的中医医师辩证使用。

此外,中医非常注重饮食调护,生病期间应清淡饮食,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脾胃负担,特别要避免辛辣炙烤的食物。疾病初愈,也要避免马上进补,或吃太多肥甘厚味,《黄帝内经》有云“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如感到病后虚弱,可找专门的中医医师辩证调理。

还有,中医认为,生病期间,生冷瓜果也应尽量少吃,过多寒凉的瓜果进入身体容易郁闭腠理毛孔、损伤脾胃,毛孔郁闭则汗出不畅而反复发热,脾胃一旦受损则引起消化不良,水湿内生,变证百出。且多数的瓜果含糖分较高,容易助湿生痰,结果热退后出现咳嗽长期难愈。

中医防治流感小妙招

你都get到了吗?

愿大家都健健康康

夏季流感“退退退”!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中医科 刘凌伶

审稿:中医科 钟启腾

主编:周婷婷

编辑:钟一夫

校对:孙筱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