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闪送”,集成电路供应链缘何“免疫”?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商业案例 

用在集成电路上的数万种关键零部件,每天都被消毒、打包、核对,贴上“唯一码”后,从全国11个城市,20个产业供应链物流中心发出,第一时间分发至全国百余家重点企业,保障了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稳定供应。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张江的上海泓明供应链,一直为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提供生产物资保供。截至5月中旬,泓明供应链从上海分拨中心出库交付的货物就已超过3700件。

为保障国内集成电路供应,关键零部件的顺利流转至关重要。“我们有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免疫力”,泓明集团数字化管理负责人徐毅君说,“2020年疫情暴发时我们就用钉钉在线办公积累了丰富经验,制定了远程办公的规则,这次上海这轮抗疫攻坚战启动以来,刚开始会带来一些困难,但各个功能应用起来之后很快就让远程办公顺畅起来,保障了公司业务正常运行”。

不间断供给背后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供应链作为产业血脉,至关重要。

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高效运转离不开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的整体协同,一家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外溢到产业链,推动上下游的数字协同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基于钉盘的安全共享能力,钉钉的音视频基础能力,让我们在项目群中的上下游沟通更高效、便捷。”在徐毅君看来,只有全流程的保障,才能消除产业链稳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制造业在通过数字化不断进步的最大意义所在。

集成电路的典型特点之一就是产业链长。除了制造环节,还涉及装备、材料、封测等产业链配套企业,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泓明供应链工作人员运输货物。 受访者供图

泓明供应链工作人员运输货物。 受访者供图

为保证国内集成电路供应,关键零部件顺利流转至全国各地也至关重要。“我们在钉钉上用有成CRM做客户管理,让我们的进销存分析、关键业务分析有了移动端的同一入口”,徐毅君说,“场景群为不同的沟通场景,针对性地匹配功能和权限,让我们可以放心地在项目群中与上下游沟通,安全地共享钉盘文件、随时与对应的伙伴发起音视频会议,保障线上办公中高效、安全不断档。”

不止如此,泓明供应链还利用钉钉Teambition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在线化、精细化、透明化、可视化,让全国20个产业供应链物流中心实现在线协同,通过甘特图规划项目的交付周期,用任务看板跟踪进度,保证上下游之间任务的协同,并能沉淀在项目中形成经验积累。

数字化能力,为泓明供应链在上海疫情期间的不间断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2020年疫情暴发时我们制定了基于钉钉的远程办公规则,让我们有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免疫力,用数字技术保障公司业务运行”,在徐毅君看来,数字化能够消解不确定性,提升对风险的抵抗力,这也是制造业在通过数字化不断进步的最大意义所在。

据介绍,自2020年疫情开始,泓明集团全面接入钉钉,制定远程办公的规则,钉钉的使用方法、使用规则等,依靠线上审批、钉闪会、TB等钉钉产品能力完成组织内外部高效协。

基础能力比拼

和泓明集团一样,深耕数字化为转型先行一步的企业还有很多。

公开资料显示,超过5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在钉钉上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试验,他们深入专业领域的痛点,用新的生产力工具巧解难题。截至2021年12月底,仅制造类企业在钉钉上的自建应用数就已同比增长近300%。

从柔性生产、设备管理、智能仓储,到供应链协同,数据是驱动智能制造的关键生产要素,正推动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当数字技术深入到核心业务环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能够充分流动,“数据同频”就能为千行百业降本增效。

 晶澳义乌生产基地产线工人操作自动化设备。 受访者供图

晶澳义乌生产基地产线工人操作自动化设备。 受访者供图

在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的晶澳科技,其义乌生产基地自主研发了一套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晶豹”,类比豹子的速度。晶澳义乌生产基地数字信息部负责人王方钢介绍,“晶豹”系统高度集成在钉钉平台上,所有产线故障都可以经钉钉机器人及时通知到能解决问题的工程师,解决产线故障的效率大大提高,“保守估计,数字化生产线,每条产线产能提升10%”,王方钢说。

广州一家从村子里的“个体户”成长起来的行业隐形冠军里工实业,一年前开始用钉钉低代码搭起一套MES系统,让工厂的经营、生产数据同频,通过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改造,在2022年年初,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全年40%的业务目标,并实现了人机协同、少人值守的7×24小时运作。

里工实业工程师在钉钉工作台上查看产线数据。  受访者供图

里工实业工程师在钉钉工作台上查看产线数据。  受访者供图

在里工实业,所有流水线操作工都成了数控工程师,每天工作8小时,薪酬翻番,一线员工流失率从65%降低到5%。这背后是数字化改造带来直接的利润率增长。2021年,机器人和数字化为里工实业带来了35%的产能增长。

数字化正在融入成为实体企业的基础能力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当一批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革逐渐在行业中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时,数字化的水平,几乎决定了企业能否在现今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撰文】叶丹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