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之变:取代厂房设备 数据成企业最核心资产丨工业互联网3.0深调研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在珠海伊斯佳无人车间的生产线上,一瓶瓶专属定制的护肤品鱼贯而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产品背面都贴了一个二维码,它就像“出生证明”,每到一个环节,机器扫描二维码,就立刻明白,需要用到哪些原料、每种原料是多少……

在这里,小小的二维码成为全场通行的语言,所有的行动都可以转换成数据,工厂从生产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过程,数据推动优化管理。

数字化时代,数据被视为“新时代石油”,数字经济时代,推进数据资产化,成为了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方式。对企业来说,核心资产正在从过去的厂房、设备逐步转向对数据的挖掘。

南方日报版面

南方日报版面

用户成为产品研发来源

在佛山德尔玛,平均每个月就有5-6款新品上线,研发团队的灵感不是在办公室“憋”出来的——各大电商销售平台的“差评”让德尔玛如获至宝——借助用户需求分析,找到新的研发契机。

当大数据累积起来,消费者不仅是产品的使用者,同时也成为产品的研发者和设计者。制造业也更加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坐在用户身边去倾听用户的声音。

即便是高度机密的汽车产品设计,一位汽车厂商负责人就谈到,过去,主机厂在推出下一代车型时往往非常保密,不给外界看造型,经销商伙伴也只有到了发布会,才知道车长啥样。如今,在整个产品研发中,车企也愿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担心用户拍照泄密。

依靠海量的数据,以及大量的算法分析帮助决策,这是数据利用最大的变化。

拓斯达自动化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张朋介绍,可视化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促进产线改善、管理提升。“比如,这个平台可以知道哪个工程师,何时接单、维修时长,甚至针对类似的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案、时长都不一样,还可以对这些方案拆解优化,经验可以沉淀总结下来,进而有针对性为不同工程师提供培训。”

“数字化的关键是通过数据预测整个生产情况,让我们知道哪些资源用对了,有哪些资源用错了地方,并把这些纠正过来,保证生产效率最大化。”广州实业里工CEO李卫铳说,如果不提升数字化,很多决策只能拍脑袋,“差不多就可以了”,数字化可以减少更多错误,这就意味着成功或者创新的概率就提高了不少。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对此分析,工业3.0是流程驱动,而工业4.0是数据驱动;过去产业的进步,是物理化学知识的逐步积累,而现在,则要在总结大量Know-how(知识诀窍)基础上进行的提升,更加倚赖对数据增量的分析。

“如何既不丧失机遇,又不盲目决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广东院士联合会创会会长邬贺铨强调,企业家过去更多靠经验,靠勇气,靠专业知识来判断,在数字化时代,还要靠数字和数据驱动,数字化转型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有效举措。

“师带徒”变数字化传承

当工业数据汇集成各种数据大屏、图表,制造业中经验传承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化传承”正在取代“老师傅带徒”。

例如,过去员工离职了,客户数据可能就随之带走了,但现在通过数字化方式沉淀下来,客户资源依然留在了公司,新员工可以马上接手。

更关键的是,很多时候难以名状的经验,储存在老师傅的脑海里,如果老师傅退休或者跳槽,这些经验将不再为工厂服务;即便再有经验的老师傅,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参数设置,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玻璃制造行业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这个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过多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传承,比如,影响配合料稳定性的因素中,关键一点是硅砂、白云石等原矿原料来源过于多元化,也就是说,每次的原材料都不一样的,但成品则要保证质量的均一稳定。从南玻集团的库存批次和原料种类来看,就有90000多种组合。

借助博依特数字化解决方案,老师傅的经验得以转化为数字语言,沉淀出一套工业软件。现在,南玻公司实现所有生产数据上云,减少数据传输过程的错误,一台电脑或手机即可实现生产数据远端在线监控,及时跟踪生产运行状况,生产掌控感更强。数据显示,原料及配合料的稳定率再提高近20%,产品合格率也大幅提高。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分析,国外工业化时间较长,积累和沉淀了大量的经验性知识(know how),并通过一代一代的老师傅不断传承下来。相比之下,我国工业化时间较短,国内早期国企制造业对老师傅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也不够重视,新兴企业则希望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方向快速投入生产,因此,这也决定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和经验的沉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则要更加重视对数据的分析。


数据优势助制造“弯道超车”

传统制造业生产流程中,数据作为一种衍生品而产生,大量的数据被白白浪费掉,但是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分析等能力的拓展,数据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已经成为企业新的生产要素。

在制造业领域,“德国制造”往往是高端制造的代名词,但曾几何时,“德国制造”曾一度和中国制造一样,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那就是低劣产品的代名词。

德国制造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染料生产说起,原本一些工艺把持在“配方大师”手中,企业也只能对这些人唯唯诺诺,拿他们毫无办法,但随着现代化学体系的崛起,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染料配色研究,催生了基础研究,也就摆脱了“配方大师”的束缚,德国制造一跃而起。

不同于以往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国及中国企业只被动接受了工业发展的成果,当下,原本靠老师傅传承的经验,也在数字化时代得到重构,中国借助庞大的数据优势,在制造业上也有了新的机会。

贺东东说,当前,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已经从厂房、土地、设备转向为数据资产,通过对数据增量的分析,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比如更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更复杂的住宅居住环境,推动中国定制家居走在世界前列,倒逼广州大量中小定制家居企业纷纷引入国产机器人。这使得国产机器人有了新的迭代空间。

“如果一个企业所有的决策真正进入到数字化状态,人为干预和偏差可以降到最少。”顺丰集团助理CEO兼首席战略官黄贇如是说。


【延伸】

打破传统行业壁垒

工业互联网激活数据价值

企业信息系统林立、数据平台汇聚的各具特色,让数据的挖掘成为难题。在陕西榆林,煤矿产业就面临数据壁垒的难题:数据采集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矿井之下,繁杂的设备,各信息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各种生产设备接口不统一,俗称“七国八制”。生产实时数据没有统一格式、无法及时上传。

借助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红柳林矿业从最基础的设备连接开始做起,再加上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百米矿井之下逐步实现“万物互联”,陕煤红柳林矿业统一了大量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

在该公司副总郭奋超看来,系统“数据孤岛”也必然在应用中被逐步打破,“中国煤炭开采量约占全球的4/7,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国际设备供应商不肯开放数据协议,那自然就会有新的自主可控设备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取代”。

博依特CEO李继庚也感受到,相比新药研发、化妆品等行业,配方是高度机密的,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流程型制造业领域,不同企业的“配方数据”其实都是相似的,比如同样是造纸,先发优势已然不明显,而企业要考虑的是,如何从生产效率入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自然也愿意引入服务商来加强对数据的分析。

展望未来,伴随着数据的开放,将进一步释放更多价值。在一次广州市数字经济立法的调研会上,尚品宅配代表提出:定制家居要派人入屋量边边角角,比如高度、宽度等等,事实上最详尽的数据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门,如果把图纸开放出来,那么测量房子的工作就会大幅度缩减,工作量甚至可以降低到1/10。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