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 智造跃迁丨工业互联网3.0深调研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编者按: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当时。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数字经济”这一关键词已经连续5年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已成为“国之大事”。

知易行难!尤其是对于多年来数字经济总量蝉联全国第一的广东,如何在继续做好“急先锋”的同时依然保证高质量发展,值得研究。为此,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连续三年来围绕数字经济话题,持续展开了一系列产业深调研——今年第一站聚焦制造业数字化,推出“广东工业互联网3.0产业深调研”,对数字化大潮下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一探究竟。

南方日报版面

南方日报版面


今年一季度,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首破万亿,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制造业新动能带动产业链协同高效运转,为企业提质增效。

制造业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突破口。如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作为制造业大省,有着大量生动实践与样本意义。

今年上半年,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兵分多路,深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以及陕西榆林等城市,探访广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省内外产业升级的故事。这些企业的实践也给制造业带来了几点重要启发:珠三角过去擅长的“拼规模”,已经转为比拼市场反应;技术是工具,数字化更是人的转型,需要“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数字化要因企制宜,从最棘手的痛点切入,等等。

1a01b70fc2f2146b8319dad59631568.png

在珠海伊斯佳展示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在这里,平均每个季度就有超过15%的新品要更换一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皮肤特点下单,而流水线上也可以做到每一个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公司董事长王德友看来,过去30年是国内化妆品行业突飞猛进的黄金期,但瓶颈也已经凸显,而相比国外上百年的积淀,国内化妆品行业要想超越从何谈起?只有开辟新的赛道,才能“杀出一条路”,于是,他选择了个性化定制。

过去,生产多是大批量、长周期、慢交付,而借助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快交付。数字化转型最直观的需求,就是企业更重视数据决策,更愿意倾听消费者的声音。

技术的进步不只是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对身处陕北的红柳林矿业来说,井下人越少,就代表着更安全,为此,红柳林矿业与华为联手,在地下200米的矿井也用上5G、WiFi6等无线通信技术——如果通过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设备拖着长长线缆,生产的灵活性将大打折扣;现在,原有工作面的操作人员变成巡检人员,最大程度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变革,还涉及组织、管理等全方位变革。

作为工业富联数字化转型首席专家,左赣鸿就注意到,很多企业发展早期,老板是业务员,也兼出纳采购等多重角色,当企业发展壮大,手工做账跟不上了,就引入金蝶、用友等信息化软件。但信息化建设后期,一个一个系统又形成了“信息烟囱”,于是就要借助新的数字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岛”。

赛意信息董事长张成康也观察到,过去很多企业家认为信息化系统只是一个工具,而现在则坚定认为数字化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尤其是当企业从以规模为导向转变为以质量为导向,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经营能力,数字化作用更不可忽视。

3817bc7fcbef27a971ebe2ac8317426.png

数字化转型,往往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背后是人、财、物的大量投入,即便是美的,9年投入120亿元,当每年十亿砸进去的时候,以至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也曾为此焦虑不已。

而作为一家中小型工业机器人企业,广州里工实业CEO李卫铳就毅然推动数字化前行。在他看来,很多企业考虑的是数字化要花多少钱,其实,数字化考虑的是未来还能赚多少钱。现在,里工实业客户来自航天航空、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早已不是那家“作坊式”的橡胶密封圈工厂。

即便是在一些“巨无霸”工厂,改造起来也会面临“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你可能无法想象的是,部署一个摄像头可能有时要长达一个月时间,因为要预埋线,但完成‘剪辫子’之后,高清摄像头在厂内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布设,在高危作业场景也可以采用便携移动设备灵活部署。”中兴通讯宝钢湛江钢铁项目专家余杰文如此介绍变革前后变化。

“最主要的难题还是习惯问题。”木林森数字化负责人罗燕说,对企业来说,系统的切换,不容有一丝一毫失误,作为上市公司,如果因为系统问题而拿不出报表,这都会造成极大的风险。对员工来说,已经习惯原有系统,需要重新学习,实际上增加了工作量。

左赣鸿也遇到过,客户花重金邀请顾问公司来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指导,但是当项目结束,顾问公司撤场,此时客户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度开始从顶峰往下逐渐消退,最终运转又回到转型之前的轨道上,只留下诸多系统。

结果,操作人员往往是线下、线上同步操作,工作负担不但没有减轻还额外增加,怨声载道,他认为,这是没有培养能够承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对企业的全新要求的数字化团队。“钱可以买到设备,建工厂也不是难事,唯有人和数据是需要企业自身积累。”

更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除了坚持之外,人的转变是关键,只要积极去拥抱新技术,传统制造业依然可以成为朝阳产业。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就表示,以造纸为例,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均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造纸就是最早成功实现运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的产业之一。

从最棘手的地方,数字化功效往往事半功倍。“要看清什么是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是供应链、市场、现金流、技术,还是其它,再步步为营,一个一个解决。”知名智能制造研究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如是说。

他以日本的质量管理为例,“丰田质量”不是只看最后出厂的产品,而是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加工的每一步都行了,到后面就算有问题也很容易发现并纠正。现在,数字化手段让工厂可以全流程追溯,更好地控制质量。

59dba3429a86ee8d5716a67dedbda51.png

尽管转型有风险,就目前的企业实践来看,制造企业已经毫不犹豫加快了转型的步伐,成效凸显。

这几年锂电池产业发展迅猛,对湛江东岛新能源来说,几乎每年都要新增一两百台设备,巡检都是一个大问题——每天早晚巡检一次,手工搜集参数,而且这些数据加入了不少人工判断,准确性欠佳,即使是这样,还要两三天之后才能出结果、判断设备需要做哪些检查。

灵活的管理方式成为必然。借助树根互联,东岛选择从设备监控和生产管理系统开始推进数字化。经过测算,电子数据卡录数替代手工填写,业务指令单由原来40分钟提效到20分钟可完成;返工率降低,综合生产效率提升5.2%。

“以前我每天早起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调度室询问昨日生产状况,然后再去调度室巡检,而现在我只需要在手机上一看,从产量分布到人员状况应有尽有。”红柳林矿业副总郭奋超谈到数字化转型效果时表示。

疫情的影响,也让更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我国只有10%的企业较好地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变革,还有90%的市场等着我们开拓呢!”美云智数总裁金江又开始马不停蹄和未曾谋面的企业总裁洽谈数字化转型。

在广东,企业也积极拥抱这一变化。根据《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当百万粤企“上云”如过江之鲫,谁才是数字化转型真正的“懂行”者?如何评价广东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态势,广东工业互联网500强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城市,Top 20强都有哪些企业?今日,南方日报联合广州大学共同发布《广东工业互联网创新指数》,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和企业创新提供参考。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策划:陈韩晖

统筹:程鹏 赵兵辉

主笔:郜小平 姚翀

编辑统筹:欧旭江 马华

版式统筹:张芬

摄影:张迪 周鑫宇

调研团队:郜小平 姚翀 叶丹 许隽 黄晓韵 许蕾

实习生:朱琳 徐睿超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