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累积资助项目717个,资助总额10831.92万元,服务覆盖顺德社区201个,覆盖率达98%,资助资金规模在全国社区基金会中排第一......这组令人惊叹的数字,呈现的是广东省德胜慈善基金会(下文简称“德胜基金会”)创新参与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喜人成效。
近期,德胜基金会《以社区公益小切口撬动社会治理大成效》以优异成绩获评佛山市“十大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该基金会聚焦社区公益,以模式创新、政社协同、资助引导、共营生态为抓手,参与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社区公益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顺德路径。
探索
创新公益模式 助力顺德社区治理
近年来,顺德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增长与公共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加剧,特别是农村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比较薄弱、社区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迫在眉睫。2017年,“社区基金会”首次被写进中央文件,社会组织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成为了很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此背景下,德胜基金会应运而生。
2017年,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捐资5亿元设立了目前国内单笔现金最大的双受托人慈善信托,即“顺德社区慈善信托”,执行人为德胜基金会,开启了顺德企业家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探索。
2017年7月25日,何享健捐赠5亿元现金设立“顺德社区慈善信托”,德胜基金会为该慈善信托的执行人。
“希望通过何享健带动更多企业家和善长仁翁一起来做正能量的事情,一起参与解决顺德社区的薄弱环节,使更多人受益,这是我们的初心。”德胜基金会党支部书记曾丽介绍,依靠5亿元本金的保值增值收益,德胜基金会有了一笔永续资金,通过“社会问题的回应者、慈善资源的联动者、公益生态的共建者”三个角色,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专业作用。
实干之要,重在落实。“社区基金会就是怎么动员本土的力量撬动本土的资源来解决本土的问题,最大特点就是本土性。”曾丽介绍,德胜基金会以顺德205个村居的社区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和美社区计划”,资助教育发展、社区照顾、社区营造、公益创新四个领域的公益慈善项目,及时回应社区痛点需求,集中解决社区迫切问题,做好资助型基金会的核心角色。
德胜基金会联合顺德社会创新中心举办首届顺德区“耕善计划”项目经验交流暨资源对接会,表彰20个效果显著、模式可推广的“卓越服务奖”项目。
过去,勒流东风村存在党群关系紧张、经济基础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在德胜基金会的资助下,东风村以幼儿园提升改造项目为引子,扩展至志愿组织培育计划,以及参与社区空间改造。
“这笔资助不仅让我们的村容村貌大变样,还使得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彻底改变,村民高票通过了村改、征地等多项重点工程。”东风村党委委员冯淑玲还介绍,2021年,东风村在德胜基金会成立了专项基金,至今已经发动800多个村民共筹集到480多万元,将用于支持社区建设发展。
2020年6月,德胜基金会成立“和美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陈少屏代表“和美志愿服务队”接受顺德团区委授旗。
而冯淑玲提到的专项基金,则得益于德胜基金会的另一重要角色,即发挥资助资金的杠杆作用,联动本土政商社各界的资源,共同推动顺德公益慈善的发展。其中与多个社会主体发起成立的冠名基金,为捐赠者和受助者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对接平台。
与此同时,德胜基金会的作用还体现在推动公益生态建设。其把基于资助项目调研和推进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政府献言献策,推动公益行业良性发展,同时给予社会组织不同策略的支持,为行业赋能。
成效
5年资助超亿元 撬动多方治理力量
北滘碧江幼儿中心于1991年易地重建,因收费较低、资金困难,长时间未进行过升级改造,许多设施设备较破旧,譬如课室空间狭窄、光线不足等。后经德胜基金会资助,园舍环境成功大改造。
“如今我们的幼儿园变得宽敞又明亮,孩子、家长都很开心。”碧江幼儿中心副园长麦肖影对于德胜基金会在教育发展领域的投入与贡献给予点赞。
改造后的北滘镇碧江幼儿中心户外游戏区,孩子们开心玩耍。
记者了解到,薄弱幼儿园的改造提升,只是德胜基金会配合政府做好社区民生保障的一个缩影。
自成立以来,德胜基金会支持了45个社区养老服务阵地建设,支持了83所幼儿园改造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为填补公共服务的不足,基金会率先资助顺德精神障碍人士的社区康复和社会融入服务,让1100多名精神障碍人士稳定病情,逐步回归社会,并且提炼总结出的有效模式,为政府完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及服务创新提供了参照模板。
德胜基金会资助的顺德区大良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的导读师正在开展公益阅读活动。
在撬动多元社会力量方面,德胜基金会也有优秀表现。不仅与顺德十镇街均建立“公益合作伙伴关系”,撬动项目配套资金3800多万元,还发动商协会、企业、村居、社会组织等在基金会建立冠名基金,通过项目配资、联合资助的方法,共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2018年10月起,德胜基金会陆续构建和运营“基金会+镇(街)政府”的全方位公益合作平台,到2020年时与顺德全部的镇(街)政府均建立“公益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社区问题的解决。
截至目前,基金会已成立冠名基金14个,捐赠金额超过650万元。例如,德胜基金会联动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德益基金”,推动青年人和初创组织关心和解决身边的社会问题,双方每年各出资50万,累计支持了158个青年团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德胜基金会与顺德青企协益基金联合主办“德益青年公益行动”。
“德胜基金会根据我们的资金进行一比一的配资,令协会会员非常鼓舞,它像导师一样,带学生去做慈善,我觉得是共赢。”顺德青年企业家(青商)协会会长苏耀江说。
不仅如此,德胜基金会还通过培养人才、培育组织、政策倡导,有效推动了公益生态良性循环。据统计,基金会先后培养了58名社会治理领军人才,支持了33家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了73个社区自组织,并助力伦教、龙江出台配资办法,每年安排400万元财政预算支持公益项目。
德胜基金会推动龙江镇左滩村搭建“和议协商”平台。图为议事会现场,村民为建设美丽人居环境出谋划策。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德胜基金会累积资助项目717个,资助总额10831.92万元,服务覆盖社区201个,获得了居民群众、村居、政府一致好评,做到了社区公益“方向明、定位准、顾大局、接地气”,探索出了现代社区公益的顺德路径。
五年的努力,德胜基金会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不仅成为全省5A基金会的标杆,还获得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其工作实践被清华大学作为案例,提炼出“乡情治理”的顺德社会治理模式。此外,捐赠人何享健也给予高度评价,称德胜基金会实现了他的初心,让他很满意。
德胜基金会资助社区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图为容桂街道大福基社区德兴龙狮协会带动村民参与游龙习俗活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