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云浮郁南,宛若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西江河南江河畔。远处群山如黛屏掩映,近处西宁湖面波光粼粼。据了解,郁南县森林覆盖率达72.98%,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郁南县高标准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奋楫争先,于去年5月在全国60多个申请备案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创建备案,为全国获批的11个城市之一、全省仅获批的2个城市之一。
目前,该县各项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全力确保2024年前成功创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国家森林城市。
以山为骨架,以水为纽带
构建县域森林体系空间布局
郁南县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充分摸清县内资源条件底数,分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要求,做好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组织编制了《广东省郁南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坚持以山为骨架,以水为纽带,以城镇、乡村为节点,构建县城森林城市核心区,云开大山生态屏障,西江生态景观带、南江生态景观带和建城河生态景观带,各乡镇休闲公园、绿地、居民庭院绿化美化等“一核、一屏、三带、多点”的县域森林体系空间布局。
通过城区绿化、绿道美化、森林镇村、自然保护地建设等重点工程,不断拓展城、镇、村绿化空间,构筑城区、乡镇、村庄一体的绿化格局;通过绿道网络建设、休闲场所建设等工程,构筑便捷的城市森林服务体系;通过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保护古树名木、开展生态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式,打造森林文化体系;通过提升森林防火能力、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保护森林资源、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构建森林长效管护机制等,不断提高森林绿地品质、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切实增强保护管理能力,致力建成森林网络完善、森林健康稳定、生态福利惠民、生态文化繁荣、居民共享生态福祉的国家森林城市。
不断扩大绿化覆盖面
让城乡拥有更多“绿色”风景
近年来,郁南县完成建城镇大历村和东坑村内的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面积2298.1公顷;完成高质量水源涵养林建设,面积5879亩,森林碳汇造林1.1万亩,森林抚育14.65万亩,超额完成任务,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抓好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和森林村镇建设工程,对九星湖湿地公园、江滨公园、城中公园开展绿化提质改造和加强苗木管护,进一步丰富景观层次,完成了新增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共5.11公顷;选取底子较好的宝珠镇、平台镇、东坝镇,将其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宜居型或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目前已经完成规划,正递交上级备案。
投资500万元建成东坝玉兰村、连滩逍遥村2个绿美古树乡村和都城富窝村1个红色乡村,全县10个村获得国家森林村庄称号,18个村获得省级森林乡村称号。落实送苗下乡83万株,鼓励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好“四边”(村边、路边、水边、屋边)植树,不断扩大绿化覆盖面,提升绿化丰富度。
充分挖掘文化和历史底蕴
展现生态文化之美
西江河上,碧波粼粼。去年7月,云浮首个西江水文化主题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吸引了周边群众和外地游人前来参观游玩。特别在傍晚黄昏时段,众多当地市民在茶余饭后来公园散步休闲、观赏江景,这里也成了市民群众休闲、运动、观景的“打卡点”。
郁南县充分挖掘西江文化和历史底蕴,依托碧道节点银滩广场,建成全市首个西江水文化主题公园,通过文物明星“西江第一锚”、码头铜像雕塑等景观,展现西江水文、水景、水韵和水情,进一步探索“西江黄金水道”水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打造西江水历史文化体验点。
李小姐是土生土长的郁南人,每天晚上都会到离家不远的九星湖湿地公园跑步,这已经成为她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绕着美丽的九星湖湿地公园跑步,于我而言,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如今九星湖改造已逐步完成,九星湖便能以更美丽的形态展现给各个都城居民了!”李小姐说。
如今,九星湖湿地公园新增建设1个湿地科普园,完善大河国家湿地公园宣传教育中心的建设。这个公园,也成了许多郁南居民们下班后的“疗愈站”。
将“创森”融入发展全过程
加快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西宁湖赏湖光山色,文德塔观西江胜景。登上大王山,眼前一片生态绿色宝地,远眺西江蜿蜒东流、县城广厦矗立如林,森林公园生态画卷美不胜收。
既谋当前,也计长远。郁南县将“创森”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快打通“两山转换”通道。郁南县持续完善提升大王山森林公园绿化景观质量,投资约5000万元升级打造西宁湖、桃花园、梅花园、文德塔等特色景区以及完善道路、标识等建设,新增建设1个体育公园,打造集观景、研学、运动等多功能的休闲综合体,加快实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完善蒲芦山森林康养基地基础服务设施,成功申报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大力发展“森林+文旅+康养+医疗+度假”式生态旅游。
郁南还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如东坝镇研究开发桑枝栽培食用菌、灵芝技术,成功培育出食用菌秀珍菇和药用真菌赤灵芝,带动一批群众就业和自主创业。2021年11月至今,共培育桑枝食用菌近2万斤,实现产值10万元;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创新开展郁南无核黄皮果树认养活动,带动本地餐饮服务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已认领403棵51.91万元,达到目标总量500棵的80.6%。
此外,该县坚持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文巩卫、美丽圩镇建设、乡村振兴等协同联动推进,增加“街头口袋式”小公园39个;有序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挂牌、信息化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积极举办“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加快创森工作纵深推进。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王谢思齐
【通讯员】李荣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