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之策:打破囤货执念,人的转型是关键丨工业互联网3.0深调研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变还是不变?”对美云智数总裁金江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很可能是影响往后余生的一个抉择。

作为脱胎于美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负责人,金江看到了很多企业家的迟疑。他发现,平台的创新赋能能力当然是重要的,但其实最难变革的,还是企业老总的价值观。

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打破“囤货”习惯,过去3年交付周期缩短一半

而现在,美的仓库数量下降了90%多,交付周期却从原来的45天缩短到了20天。美的做632数字化项目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决心来自“一把手”。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难点和复杂程度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更多来自企业理念的转变、组织的变革、流程的再造和文化的改变等等,以美的为代表的变革,向外界释放一个清晰的信号: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人”的转型,是“观念的变革”。

从大量备货到“生产对的东西”

“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转型能力不够、转型成本偏高、转型阵痛期比较长,依然是不少企业转型主要问题。在其中,人的变革、观念的转变,又是最难的。

如何让企业不再“囤货”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很多企业家而言,则是“手中有货,心中不慌”。

但对于金江和他的美云智数团队来说,这却是创新的障碍。每每听完金江的介绍,对面的老板心里就开始嘀咕:“这卖东西,总是要有货,货堆在仓库,心里踏实,现在要我不‘压货’,这样能行吗?”

美的的供应链团队,也曾这样犹疑,不过,他们现在心里有了答案:美的在全国的仓库从2200多个减少到130多个,仓库数量下降了90%多,550多万平方米的仓库面积减少到了160多万平方米,仓库面积下降70%,而订单的交付却更快了,交付周期从原来的45天缩短到了20天,行业整体周期需要40余天。

随着金江和他的团队从美的走出来进入更多的领域,他也发现,说服更多企业家决心来一场彻头彻尾的变革,本身就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战役”。

“以前是各级经销商大量备货,但是备货了以后又卖得不快,对于品牌商而言,这其实是一种浪费,在生产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浪费,现在要‘生产对的东西’,就是品牌厂商要知道货是不是到消费者手上了,按照消费者实际需求来生产。”

弘金电器董事长刘四祥也犯了嘀咕,觉得“无从下手”,而现在,借助美云智数的数字化方案,大量纸质化办公、库存数据不准确、质量管理追溯性差、物料齐套性不好等问题,在数字化工厂的建设里,一一成为了历史。

“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被动的,是后感知的而不是提前规划的。”蜂巢互联创始人鲁伟以白云区美妆日化行业为例,由于直播等营销端的变化、监管合规深化、申报“专精特新”需要等外部因素,驱动美妆行业走向数字化。他坦言,数字化不是“大锅饭”,一批企业会借助数字化浪潮“弯道超车”,一批企业则会被整合甚至淘汰。

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再焦虑也要推

“数字化转型,要么翻船要么翻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数字化的变革,企业“掌门”对推动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面对系统切换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新的系统需要员工需要重新学习,为破解思想障碍,木林森将数字化转型定为“一把手工程”,企业高层召集各业务负责人,让他们看到转型的决心,并为此制定奖罚制度。

“公司越大,你越难通过一种制度,或者说所谓的文字规定,去精确地约束管理各个链条上的各种行为,‘用一张纸去精确约束’。”金江说。

翁子舜也举例说,龙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后,同时也会要求供应商从品质监控到产线改造等一系列提升,这对原本的供应商来说,多了一些硬件投入和数据采集工作,原本可能只需要大专生就能支撑起日常运营,但现在为了达到龙头企业的要求,就要招聘一些数字化人才,而这些意味着一笔不小的隐性开支,“有时候变革也需要企业家有破釜沉舟的心态”。

数字化也需要企业家的耐心。工业机器人企业广东拓斯达的创始人吴丰礼,坚持每天风雨无阻跑上10公里,以增加持久力,让心境变得稳定,在他看来,制造业本身是一项“长跑”活动,工业机器人更是急不来,不能像短跑那样追求速度和冲刺的快感。

闯进“无人区”,在未知的领域创新

现阶段的数字化转型,更像是一片充满未知性的“无人区”,没有唯一路线,也没有标准答案。

伊斯佳友决定切入护肤品的个性化定制时,摆在董事长王德友面前的是,技术上能不能实施?“这个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完全没有先例可走,我们出去德国参观学习之后,发现他们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智能化。”王德友说。

回来之后,王德友召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学机械的、自动化的、人工智能的、检验检测的、信息化的等等,不断提出方案然后想办法解决”。

仅就灌装来说,个性化定制就必然用到不同的瓶子,方形、圆形或者大小不一样,不同的规格组合在一起,开盖、加注、加盖等一套流程下来,都要经过大量的软硬件磨合攻关。

行进在创新的“无人区”,企业不仅要面对“创”背后的困难,还要应付“新”带来的挑战。作为先行者,不光是伊斯佳自己奔跑,还要带着整个行业动起来。

比如说,皮肤检验检疫测需要一套公认的标准,为此,伊斯佳投入大量精力用于行业标准建设,也携手国际品牌一起参与国际标准建设。更关键的是,在强监管的美妆行业,王德友说,化妆品行业从备案到送检都有一条相对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在“一人一方”的产品体系下,对原有的备案与送检体系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好在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就是全流程透明可追溯,监管起来也会更加方便。”王德友说。

在数字化进程中,同样要面对大量未知领域。“关键是看他好不好学。”广州里工实业CEO李卫铳举了一个例子,公司一名转岗后的产线经理,为了看懂机器操作流程,自学了英文;为了能和日本客户打交道,自学了日文,以至于日本客户都以为他是日本人。

这位员工已经成为一名项目经理,过去和人说话都很脸红,现在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专业术语信手拈来。

在这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领域,越来越多企业也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技术,既要改变领导者的思维模式,也需要通过改变员工的行为来拥抱数字化。

【延伸】

数字化转型,不只是难在技术

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台业务部总经理冯进对此分析,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两个难点,非技术层面看,数字化转型不同于传统IT系统建设,它是组织战略规划与变革的重要组成,是业务、管理、技术的融合创新,围绕组织战略升级与模式创新,组织流程进行优化与提速,组织的业务运营降本增效。

“数字化转型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当早期的建设成效与期望有偏差时,容易被质疑。所以大型组织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战略定力与科学的顶层规划设计。”冯进说。

从技术层面来看,包括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都依赖于专业的数字化部门、规模的人才,还有持续化的资金投入。“必须要让‘一把手’或分管数字化负责人在目标、规划、策略、周期上达成共识。”冯进说。

【记者】郜小平 姚翀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