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医院血液科主任朱知梅:思患者之需,创新不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2012年7月,由深圳市政府和香港大学合办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正式开业。如今,作为深圳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深港医疗合作的试点单位的港大深圳医院,已成立十年整。

作为首个深港合作的医疗创新工程,港大深圳医院自成立之初,即肩负着探路新医改的使命。十年来,港大深圳医院在运营管理和诊疗模式方面实现多个突破。正如其十周年口号所述——“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如今港大深圳医院已成为医疗改革以及大湾区医疗融合的典型案例,而这十年发展,血液科主任朱知梅正是一位特别的“见证者”。

来到港大深圳医院前,朱知梅已在英国行医30余年。2012年,在香港大学邀请之下,他只身来到深圳,肩负起建立港大深圳医院内科和血液科的重任;十年后,尽管他不能时时身处医院,却始终是团队的精神领袖,他所坚持的医疗创新与医患关系理念已然得到了完善的传承。

在朱知梅看来,“港大深圳医院建立的目的不是要去改变医疗体系,而是去助力医疗体系的提升”。事实上,十年间,这份“助力”已从先锋医院逐步拓展至其他医院。

1

创新在路上:药械通政策落地一周年

出生于上海,少年时成长于中国香港,成年后就职于英国。或许是个人经历与行业使然,即便远居海外多年,朱知梅始终对中国医疗改革保持着高度关注。而港大深圳医院医改先锋的角色,是最吸引他的特质。

从预约就医、打包收费到多学科团队合作,朱知梅参与了港大深圳医院多个创新举措的实施,而近年来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港大深圳医院在2021年获批成为了“港澳药械通”政策的首家指定试点机构,这意味着医院可申请使用临床急需且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使用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我刚到港大深圳医院工作的时候,血液领域虽然有了不少创新药物,但在国内获批不多,医院能提供的治疗选择仍有限。”朱知梅说,“随着中国各类创新药政策发布,这一类情况在近年得到极大改善,创新药引进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用上急需药品,‘港澳药械通’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已经通过该政策引入了13种前沿创新药物与9种医疗器械,其中包括1种血液肿瘤创新药物。今年,朱知梅的目标是再申请引进3种血液肿瘤创新药,其中包括了一种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创新药。

作为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多发性骨髓瘤不能治愈且易复发。同时,高龄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危险因素,伴随老龄化的发展,2006—2016年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传统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多以化疗为主,但是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往往较差,在经历多次复发后,更是难以承受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对此,朱知梅强调:“在制定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时,我们需要更多考虑用药是不是方便、有效性是不是足够、副作用是不是能更小。近年该领域治疗研究发展迅速,出现了包括新一代的单抗在内的一系列创新药物,患者生存期有望得到延长。如今有了‘港澳药械通’这样的政策支持,我们有望能加快引进创新药,让患者省去跨境购药或就医的烦恼。”

“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先行先试,其实是中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朱知梅指出,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是医疗改革和创新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改革成功的关键: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港大深圳医院在十年间不断取得创新突破,离不开医院所推崇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朱知梅所在的血液团队为例,在提升创新药可及性之外,团队十分重视患者的“知情权”,他们认为这是建立医患信任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血液肿瘤领域,患者及其家人很可能由于缺乏足够的相关知识,在面对有风险的治疗方式或创新治疗时会变得不耐烦或焦虑。因此,朱知梅始终强调,医生一定要和患者开诚布公地交流,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医生需要主动赢取患者的信任,而不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患者应该信任你。当我为患者提供多个治疗方案时,我会保证患者本人能够充分理解,他要接受的治疗是什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尽可能提供最全面的信息,这样患者才可以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最佳选择,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他说。

在对年轻医生的培训中,朱知梅也经常强调这一点:“沟通是一门必修课,每个医生都要学会如何通过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病人是和我们并肩作战、一起与疾病抗争的战友,所以彼此建立互信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朱知梅表示:“加入港大深圳医院是我人生中做过最好的选择之一,只要医院还需要我,我就愿意继续留在这里。”

【通讯员】梁启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彭奕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