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非常切合我们永梅村的实际,也为我们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思路。”日前,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永梅村田边的小广场,清远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壮族姑娘蒙美芹正用壮语给村里的党员和乡亲们解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夏日的午后,凉风习习,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得仔细认真。蒙美芹将大会提到的广东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传达给壮族同胞。她特别结合村子实际,就省党代会涉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产业、乡村振兴等话题与群众进行了交流、讨论。
清远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壮族姑娘蒙美芹用壮语给村里的党员和乡亲们解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黄津 谢汶妤 摄
目前,永梅村种植大果山楂580亩,连片水稻+禾花鱼养殖300亩、石榴基地103亩,并以“大果山楂”“壮瑶十八碗”为主体研发多款特色美食,推行“农业文化研学旅游+休闲康养旅游”新模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红色文化旅游活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型见效,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更成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民们都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加强‘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联结机制,我们村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走,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蒙美芹说,目前永梅村创办家庭农场15间、农民合作社4间,这为永梅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今后我们要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打造出一个集家庭农场、农家乐、民宿、农业文化研学、休闲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
该村乡村旅游兴旺,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青年覃玉娇在村中开了“瑶胞娇客栈”,生意红红火火。听了这次宣讲会,覃玉娇心情振奋:“今天这场宣讲会很及时,也非常到位,省党代会的内容跟我们农村发展息息相关,也特别有指导性,我对今后发展民宿更有信心了,也希望我们村的农文旅发展越来越好!”
“用壮语来宣讲,我们这些老党员能听得懂,很好!”该村今年96岁的老党员蒙聪堂也参加了学习,他表示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也要活到老学到老。
永和镇是一个由壮族、瑶族、汉族三族人民聚居的小镇,少数民族群众占总人口44%,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村落中,民族语言、传统习俗、乡村风貌留存至今,部分年长的少数民族群众不会说汉语。近年来,永和镇立足实际,组织本地少数民族镇、村干部、党员和乡贤等,组成少数民族宣讲团,采取壮语、瑶语、汉语等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宣讲,把课堂搬进村寨送到群众家门口,用“乡音”话“党音”,让群众听得懂、得实惠,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记者】黄津
【通讯员】杨晓蓉 彭积捷 谢汶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