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

南方+ 记者

6月19日,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下称“深大国传院”)成立仪式举行。

深大国传院以外国语学院为班底,协同传播学院、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等,致力于搭建一个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平台,打造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咨政服务“四维一体”的新型智库,力求在区域国别研究和国际传播研究领域产出开拓性成果,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双区”建设。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在线上致辞中指出,推进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维护我国海外利益的重要课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加强与深圳大学等各方的协作,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维护好国家利益。

揭牌仪式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强调,深圳不仅是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也是区域国别研究交流重阵和海外传播窗口。加强国别与区域研究、提升国际问题研究能力、推进国际传播效能,是新时代人文社科工作者顺应国家战略和时代召唤的责任与担当。

深圳市委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孙怀忠希望研究院在建设中不断地整合资源,为深圳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言献策,发挥好智库的资政作用。同时,促进国际学术对话、助力学科交叉融合,向社会输送外国语加区域国别、加国际传播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力争在国内该领域教学、科研资政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建指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创新方法和科学的路径,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区域与国别研究学科体系和国家决策支撑体系向更高水平的迈进。

深圳大学社科部主任田启波宣读深大国传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名单,由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原院长、新闻传播学博士点负责人吴予敏担任名誉主任。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担任主任。张晓红现场为学术委员代表吴予敏、戴永红、巢乃鹏、邹平学颁发了聘书。

颁发聘书

【新闻+】

如何培养新时代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人才?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提升国际问题研究和应用能力,加强国际传播研究、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大国传院联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于6月19日召开“新时代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赋能中国海外利益发展与安全”研讨会。

在当天上午的主旨演讲中,各位专家焦新时代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学的使命担当、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为两者的双向互动赋能提出了重要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认为,培养区域国别“专才”和“通才”的最大特点是突破边界,使各学科相互打通。

山东大学张蕴岭教授对区域国别学科的结构和理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阐述,提出了学术刊物建设的相关建议。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原院长、新闻传播学博士点负责人吴予敏从国际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区域国别问题既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问题,也是文化模式问题。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从区域国别学的历史纵向和学科横向角度,诠释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联系。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指出,为加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体系,应从区域国别研究、国际传播研究以及外语学科等角度进行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学术交流。

浙江师范大学刘鸿武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区域国别学对高校学科建设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其认为当前国家重视区域国别学,鼓励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学科交叉,形成集群化的知识体系,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国际化进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认为,提高国际传播有效性的关键是深入研究传播对象,立足于传播对象的区域国别研究才能达到国际传播目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教授指出,秉承“多视角、全覆盖、重原创、促理解”原则,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应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信息工程大学钟智翔教授对外语学科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问题、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集中阐释。

当天下午举行了“新文科视野下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学科发展与创新”“区域国别研究赋能中国海外利益发展与安全的实践”“国际传播研究赋能中国海外利益发展与安全的实践”“新时代外语学科创新转型与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四场分议题讨论,北京大学等全国20余所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近40位知名专家分别发言。与会专家献计献策,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为我国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学科交叉融合擘画了发展新蓝图。

【记者】孙颖

【通讯员 】战迪 李竟成 孔佑琦

编辑 文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