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我的医生父亲教我如何当一名好医生

非常医+1
+订阅

父爱于子女,虽然不像母爱一般体贴入微、绵软而深情,却像高山一样厚重而深沉。在扛起生命责任的战场上,医生们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而作为父亲,他们又是子女成长中最好的“引路人”。今天,南方+带大家一起认识4对佛山医生父子兵、父女兵,看看这些子女眼中的父亲,听听他们的传承故事。

父亲引领我在学医生涯中前行

父亲:陈焕伟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脏胰腺外科主任

儿子:陈新晖 广州医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神圣而质朴的名言镌刻每个医学生心里。“去治愈”需要刻苦学习医学知识和实践积累;“去帮助”,需要医生具有同理心去帮助患者脱离困境;“去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对医学本质的最好诠释——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我的父亲,在引领我学医生涯前行道路中一直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我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学医生,一直忙碌于极其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我小的时候,父母作为住院医师,需要时刻在医院里待命,因此,我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虽然与父亲聚少离多,但是我依然受到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个时候,父亲经常需要在半夜回医院做急诊的手术,需要放弃周末按时查房。而父亲忙碌身影的背后,是患者治愈后送来的那一面面鲜艳的锦旗。父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在父亲身上,我看到了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学习态度,因此也从小就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优秀的医生。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我要感谢父亲作为我的榜样,在我成长过程对我人格的塑造,让我不忘初心地继续自己的学医之路。

陈

父亲用行动来教我“医者仁心”

父亲:潘启深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女儿:潘瑞琳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他擅长心胸方面的疾病治疗和手术。父亲一直以来把他的时间和精力都无私地放在医疗工作上。他一直用行动来教我什么叫“医者仁心”,而他的这种态度至今都在影响着我。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在半夜被叫回医院去做手术抢救病人。每次看到父亲全心全意去救治病人;而被父亲救治好的病人发出由衷的感谢,这时我都会为有一名医生父亲感到自豪。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在我从小的印象中,医生这个职业没有下班时间、没有节假日,要时刻准备着去救死扶伤。

父亲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教我什么叫“医者仁心”。父亲从医60年,坚守手术台到70岁。今年84岁高龄的父亲仍然坚持每周回医院开两次专家门诊。每次专家门诊号都挂得很满,经常为看诊超时下班。

父亲是一个非常尊师重道的人,一直保持对他的老师们的联系和关心。他很关心年轻一代医生的成长,会跟我们讲医学理论、医学思维模式、讲解他在手术中救治病人的思维过程。同时,他也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关注专科知识和诊疗的发展。

潘

父亲教会我医生的尽职尽责

父亲:冯仰梁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佛山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医务科副科长(退休)

儿子:冯锦昉 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急救医疗组组长、副主任医师

父亲教会我作为一名医生要尽职尽责。医生的尽职尽责是让病人少走弯路,解决病人的病痛。

从启蒙到成长,父亲都是我的榜样。小的时候,周围小朋友感冒发烧、头晕头痛,都是找父亲开中药吃,然后就治好病了。每次父亲回乡下都有一堆人围着他。他很耐心地给乡亲们看舌象脉象、开方诊病。他的口袋里总会装着支钢笔。开完方之后,还要叮嘱他们乡亲们怎么煲药怎么吃,注意事项。父亲的这些举动都深深地印着我脑海里。

学医后我对父亲多了几分敬畏。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经验非常丰富。我们经常会探讨一些病案。父亲是中医,我是学西医的,我们讨论遇到某个病例时,采取中医、西医的不同处理方法,哪种处理方法更恰当。

父亲让我更加懂得作为一名医生要尽职尽责,让病人少走弯路就是医生尽职尽责的一种表现。有一次一名老人家来看诊,他说关节痛、腰痛腿痛,而痛的位置却表达不清楚。一般这类病症较为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普通医生会给患者开一系列检查。而父亲很快判断出该患者是由于髋关节股骨头坏死引起的痛并对症治疗,让患者少走了检查的弯路更快治好病。

工作细致、认真的父亲让我非常敬佩。虽然我学的是西医,但是他会要求我学习中医理论知识,通过中西医结合更好地服务患者。

冯

父亲教我懂得名医要脚踏实地地干出来

父亲:罗英伟 佛山市中医院中医外科、皮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退休)

儿子:罗文峰 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

我的父亲曾是外科、皮肤科医生。在我眼中,父亲做事认真,一心为患者着想,同时又淡泊名利。我们家中悬挂着一幅父亲友人赠送的字:“悬壶四十多 问津全凭三指 妙回春弘扬 医德承组训 解甲归田有后人”,可以说是父亲优良品格、医风医德、立德树人的写照。

在我从小的印象中,医生没有准时下班的。虽然我们家距离医院很近,但是,父亲经常是家里煮好饭很久都没有回来。特别是冬天,饭菜都凉了。作为一名医生,无论如何都要先处理完患者才下班,因为父亲,医生的这种工作状态很早就刻进我心里。当我也成为一名医生时,我自然而然地也是这么做的。父亲做事认真,一心为患者着想。由于工作忙碌父亲患胃病,还曾因胃溃疡大出血两次。

父亲教会我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态。父亲让我更加懂得,选择学医就要耐得住寂寞。作为医生要不断地学习,要考职称、写论文,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而要成为一名名医,更是要脚踏实地地干出来,要实实在在地多看诊、积累经验、不断地磨炼。记得有一次,一名患者膝盖关节疼痛住院时发现膝盖处流出牛奶状的液体。负责诊治的医生怀疑该患者患的是疑难杂症,并对其进行了多项检查仍然查不出病因。已经退休父亲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该患者的症状是由痛风石溃破引起的。在对症治疗后,患者很快康复。

如今父亲已经81岁,但他仍在不停地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经常翻阅家里的医书、资料,也会经常与后辈讨论病例。

罗

【南方日报记者】夏小荔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