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评比”“亲情连线”“公益课堂”……这一系列新名词不仅是一个个创新响亮的新举措,更是韶关南雄市水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水口镇坚持党建引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日常工作深度融合,让文明实践“走村入户”深入基层每一个角落,基本实现“群众聚集在哪里,文明实践工作就延伸覆盖到哪里”。
“积分评比”助力家庭“文明幸福”
“通过积分评比活动,很明显的感觉是村里的党群关系更加融洽,村民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度更高,邻里关系、婆媳关系、乡风文明这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水口镇下湖村党支部书记何灵说。
2021年9月以来,水口镇在下湖、下楼等村率先试点推行文明幸福家庭积分评比活动,文明幸福家庭积分细则涵盖了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涉及就业创业、房前屋后卫生、垃圾清理等内容,把群众的生活需求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通过积分量化文明元素,用道德的尺子来引导老百姓崇德向善,让文明建设成为百姓乐于参与的行动,有效破除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让勤劳致富成为共识,让“比着干”成为常态。
截至目前,水口镇已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文明家庭评比活动5次,投入资金2万多元,奖励家庭185户。
“亲情连线”助力家人“云端团聚”
“妈妈,今天姐姐又来家里了,学校老师也来了,还给我带来了新书包、鞋子和一些学习用品。你在外面要注意身体,我在学校会好好学习,在家会听奶奶的话。”近期,水口镇文明实践所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红军学校教师到下楼村为留守儿童现场提供亲情连线服务,实现老师、学生、外出父母三方“云端”沟通,学校老师向家长反馈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让家长放心。
今年4月以来,水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顺利启动“亲情连线”项目,全镇14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亲情连线”活动,帮助辖区内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云团圆”,打通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文明实践所(站)不断创新拓展延伸活动内容,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公益课堂”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今年以来,水口镇充分利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及周末休息时间,主动邀请南雄雨馨形体礼仪公益课堂教师、护苗行动队成员等队伍到水口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同举办青少年开展公益形体课、德育教育、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班,通过宣传宣讲和互动交流、现场提问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形体、德育、沟通知识,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通过“公益课堂”活动进一步拉近了政府与学校、家长、青少年之间的联系,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该镇已举办“公益课堂”活动3期,累计参与活动人员达200多人。
此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水口镇注重抓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制度建设,将群众由孤立分散的个体变成了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整体,取得了党员欢迎、群众满意的效果。
“接下来,水口镇将继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深度、有力度、有细度、有温度,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传播思想、实践文明、凝聚民心、实现梦想的百姓之家。”水口镇有关负责人说。
【全媒体记者】叶志强
【通讯员】李思番 邓海林 李和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