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新镇福和北部有一条美丽的村庄——联安村,它与小楼镇、派潭镇、从化区为邻,四季如春,四面环山,青山翠竹,郁郁葱葱。联安村是增城区有名的古侨村,大家耳熟能详的郑中钧、郑景贵等名人便出自于此。全村户籍人口4000多人,侨居国外的乡亲100多人,因此该村素有侨乡之称。
侨胞捐资助学暖桑梓
走进联安村,最先吸引人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也是当地最有标志性的建筑——育才小学。
据了解,育才小学的前身是慎之家塾,它是由侨胞郑景贵出资兴建。郑景贵是联安村人,1898年,他在本村出资建设一座颇具规模的慎之家塾,为本村及邻近各村学子提供了舒适的就读场所。
慎之家塾
是砖木石构造、瓦顶灰脊的建筑。前座13架梁,后座15架梁,室内厅堂为正间插梁式结合次间硬山搁檩的结构方式。四周砖砌重墙,麻石勒脚。两侧山墙高拔超出屋顶面,这是广府建筑的特征之一。呈青灰色的墙体皆是坚硬优质的水磨青砖,磨砖对缝以成为平整精准的墙面;左右有粤式建筑常见的麻石虾公梁和看梁狮子。
1938年,慎之家塾转变为一所全日制小学。1985年3月,侨胞郑黄月芳、郑从新、郑中枢、郑从基等侨胞捐资对育才小学进行重建扩建。2009年,慎之家塾被列为我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增城区对慎之家塾进行修缮,校园环境变得更加优美,更加古色古香。目前,育才小学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70多人,拥有一支扎根山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据了解,该校结合自身建筑特点,设置了中国象棋室、书法室等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教学场所。2017年该校成功申请了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中国象棋,全面推广象棋普及教学,加强辅导,培养人才。截至目前,育才小学在广州市市长杯、增城三棋锦标赛等各级比赛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门口安放着一块,刻有“恩荣”二字的石碑,这块石碑的来源非常特别
1870年,河北省发生水灾,郑景贵得悉后以母亲赖夫人名义捐巨款赈灾,获得朝廷“急公好义”牌匾。1884年中法安南战争期间,郑景贵慷慨相助刘永福的黑旗军购买武器,最后打败法国军队。后郑景贵获颁圣旨册封为二品官、诰授资政大夫等官衔。因获此荣誉,在家乡建造了“恩荣”石牌坊于故里,横批镌刻“急公好义”。后来,“恩荣”石碑搬进来了育才小学放置。
恩荣石是历史的见证,表现出郑景贵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品格,对此,育才小学充分挖掘本校资源,每周升旗仪式都会把学生召集到“恩荣”面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联安村,每到一处都能看到村道整洁有序,侨胞故居、祠堂也得到了有效保护。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联安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村内道路建设等工作。
2018年起,联安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大力整治,全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同时,村内道路硬化、集中供水、垃圾收集点、生活污水处理、家禽圈养等方面均已实现全村覆盖,整体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的环境意识也有了显著提升,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民安居乐业。
此外,在中新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联安村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育才小学门前的小桥先前受暴雨影响,桥墩和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河水对桥墩基础底部冲刷有点严重。中新镇相关职能部门在原有桥位对该桥进行了重建,保障了双车道通行。同时,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增设了健身器材,给村民提供了一个饭后休闲散步、健身的场所,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幸福度。
而作为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郑景贵故居,联安村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做好保护修缮工作,让故居能够“延年益寿”,留住村民的乡愁和记忆。
此外,位于村中的古氏宗祠在村里乡贤、侨胞的支持下重新修葺后,变得宽阔亮堂。村里的杰出人物历史事迹经过整理整合,形成了图文并茂的资料放置在祠堂。修复后的新祠堂重新焕发出新活力。“我们会定期在这里召开村内要事会议或者举行舞狮表演。”联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赖依锋说。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黄婧琪 赖志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