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佛山非遗在伽师“圈粉”,擦亮文化润疆名片

南方+ 记者

佛山非遗在伽师“圈粉”,擦亮文化润疆名片

“我爱舞龙舞狮!我爱佛山!”6月14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英买里乡中学的足球场上,锣鼓喧天,龙腾狮跃,数十只醒狮正伴随着鼓点齐舞,还有几十名学生现场打起了咏春拳。

醒狮、舞龙、咏春……来自万里之外的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伽师县“圈粉”无数。这些只是佛山文化润疆的一个缩影。14日当天,佛山市文广旅体局组织相关单位开启“见证幸福中国梦·走进伽师”活动,见证佛山近年来文化润疆成果,并在多元交流中开启文化润疆新阶段。

英买里乡中学学生在舞龙。  南方+ 刘明 拍摄

龙狮、咏春进伽师

成学生课后最大爱好

伴随着一阵阵节奏明快的音乐,分别担当舞龙“引龙人”和“龙头”位置的夏依达和热依拉,配合得有模有样,带着这支10人的“女龙队”舞出各种花样,引得现场掌声阵阵。

热依拉是英买里乡中学的学生,今年13岁,她第一次看到舞龙舞狮就深受吸引,如今练习舞龙已有大半年时间。除了舞龙,她也会舞狮,“舞龙的时候要注意执把姿势,要有力,舞狮的时候则要抓准鼓乐节奏。”

热依拉还记得教练告诉她们,舞狮时“下盘要稳住,腰背要挺直,手肘要弯。”她反复练习,如今,舞龙舞狮成了她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

在伽师,像热依拉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新疆人天生能歌善舞,节奏感很强,一听到舞龙舞狮的鼓乐都忍不住跟着模仿,他们学得很快。”热依拉的教练陈健良说。

英买里乡中学学生在舞狮。  南方+ 刘明 拍摄

陈健良来自佛山,是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的一员,去年8月到伽师县教龙狮。他告诉记者,伽师的队员不论学生还是成人,学习热情都十分高,甚至经过三四个月练习,部分队员就能够一口气耍完常规动作。

这一切离不开佛山援疆工作队的努力。去年以来,在佛山援疆工作队的牵线下,龙狮运动走进学校、走进乡村、走进企业、走进机关,其中伽师县夏普吐勒镇率先建成全县首个龙狮文化馆。

2021年底,伽师县各乡镇纷纷成立农民龙狮队,利用冬季农闲时间进行训练。他们很多人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熟练掌握龙狮运动基本技巧。虎年春节期间,伽师县各乡镇的“雄狮少年”端起狮头,举起龙身,一跃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两年,佛山援疆工作队在伽师共帮助组建101支龙狮队,投入资金近800万元,让越来越多伽师群众近距离感受龙狮文化的魅力。英买里乡更是实施“一乡一品”项目,在乡内全面推广龙狮文化。

如今在伽师,不论是闹社火、举办大型活动,还是农家有喜事、企业剪彩开业,邀请醒狮瑞龙前来助兴成了大家的“常规做法”。

14日当天,除了舞龙舞狮,英买里乡中学的几十名学生还表演了咏春操。从开马到摆桩手,再到冲拳,学生们的一招一式略显稚嫩,但整齐划一,气势十足。

去年以来,佛山援疆工作队还通过开展“咏春操进校园”活动,让伽师学生们在锻炼中感受佛山武术文化。据了解,目前伽师县已有多个中小学校组建起了咏春操队,并在大课间的30分钟时间里练习咏春操。

佛山援疆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他们通过搭桥牵线,把佛山龙狮、咏春等非遗文化引进伽师,还集合佛山五区等多方力量提供职业教练、龙狮装备、咏春服装等相关人力、物力,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在伽师落地生根。

持续开展“移动”书画展

深入推动文化润疆工程

除了以佛山龙狮、咏春等非遗文化加强佛伽两地的文化交流,“移动”的书画展成为佛山文化润疆的又一重要方式。

佛山市文化馆馆长刘建乐介绍了佛伽两地近两年文化合作项目,“去年我们以移动展览的形式走进伽师的学校、公园、乡镇,吸引了数万人次观看。”

2021年,伽师县委宣传部、伽师县文旅局、佛山市文化馆、伽师县文化馆共同推出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暨翰墨书写辉煌·献礼百年华诞”书画剪纸作品展,集中展出来自佛山伽师两地书法、美术、剪纸方面艺术家的205幅书画剪纸作品,其中佛山市文化馆参展作品近百幅,以移动展览的形式走进伽师的学校、公园、乡镇,共举行展览25场次,观看人数达5万人次。

这不是佛山艺术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伽师。去年8月上旬,一座约高5米、直径4米的《新梅迎宾》佛山石湾陶瓷雕塑屹立在伽师新梅广场。这座雕塑将伽师新梅、伽师瓜、七彩山、西克尔湖等元素与佛山醒狮元素完美融合,如今已经成为伽师的一大打卡点。

14日当天还举行了佛山市文化馆与伽师县文化馆互赠剪纸、书法、伽师乐器等艺术作品的仪式。“今年,我们将和伽师文化馆继续合作,联合展出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书画剪纸作品展,进一步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刘建乐说。

佛山市文化馆与伽师县文化馆互赠艺术作品。  南方+ 刘明 拍摄

【采写/拍摄】南方日报记者 刘明

【剪辑】黄逸豪

编辑 朱苏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