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父母应当言传身教,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东莞慧教育
+订阅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背景下,减少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孩子们没有了学业上太大的压力,有了充足的可自己支配的个人时间。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充裕的时间,很多孩子不是去休息、去运动、去阅读,而是宅在家里沉迷电子产品,沉迷游戏,玩物丧志。那么,面对新的形势,家长如何做,才能着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遵循教育规律,提升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点击下面视频(音频)收听第250期精彩节目吧!(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听)

“双减”新政的实施,减轻的是孩子的课业负担和课外辅导,但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其实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

1.增长见闻,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双减”新政下,孩子可支配的时间有所增加,父母可以安排时间跟孩子一起出游、观察、交友、看看展览。学习是让孩子逐渐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学校学习重点是学会学习,家庭教育的重心是让孩子学会享生活带来的乐趣,父母要引导孩子要读圣贤书,还要关注窗外事。孩子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阅历不断提升,这能让孩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等得到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生活中的案例是教学、考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它结合不同学科的学科知识完成学习的过程,孩子如果能对生活有丰富的经验,学习过程会更加得心应手,两者相得益彰。

2.结交朋友,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孩子慢慢地会与更多的人相处,父母、同学、老师、朋友……人际交往能力是孩子在面对和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沟通、处理、控制和情绪感受的综合反映,它是孩子适应社会、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双减”后,父母可以多与孩子一起外出,孩子会在父母的熏陶下,逐渐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哪些人可以交往、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等,孩子掌握社交的方法后,更容易有成功的体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3.诵读经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双减”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互联网改变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孩子都喜欢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但研究发现这种学习会局限孩子的视野。经典著作对于不同的时代的人或者同一时代的不同人,都能给以智慧的启迪,可以积淀应对未来的素养。阅读是父母帮助孩子成长、自己不断成长最廉价、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径。父母热爱阅读,孩子也会爱上阅读;要想孩子成人成才,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父母的责任。父母的有效陪伴,能有效提升孩子生活的质量,也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网上调查发现,至少还有超过三成的家长认为“没有缓解”或“有些迷茫”。“双减”的其中2个主要任务是:

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所以“‘双减’不是一味的‘减’,在做‘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加法。减去被动的刷题,要加上主动的学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亲情友情互动和社会实践等等。因此,当下孩子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父母的指引探索,需要学校的统筹安排,需要时间和方法来培养。这也给家长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才能提升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1. 家庭中,父母首先要与孩子交流如何“主动学习”。

2. 不同类型的孩子如何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孩子个性、兴趣爱好不同,指导也不同。

3. 父母的自觉与优化。

发挥榜样作用。“身教胜于言教”,主动学习体现在学习的自我计划、管理和调控上,更体现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行动中,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出表率。

从孩子兴趣入手。“双减”之后,要让学生在更大的学习空间中实现“自我选择”,在广博多样的学习中探索兴趣,形成自己的热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从外在压力的控制转向基于自身兴趣的挖掘。

激发自我效能(自驱力)。“双减”之后,教师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也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和探索,教师需给予积极的鼓励、适恰的指导,让学生体验获得与成功,体会失败和挫折,不停成长。

4.学校的科学与统筹安排。要进一步保证和完善课后服务的“5+2”模式。“5”就是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2个学时。学生自主作业、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

1. 家长要改变观念,要塑造积极的家庭互动模式,努力做孩子的朋辈导师。人的命在家庭。家长只有与时俱进,坚持学习,不断顺势成长,才能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给予有效的引导,成为孩子的朋辈导师。

2.在细节上,从学习内驱力、习惯自控力、学习抗逆力三个方面提升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关键在于要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确立目标不要过大,要具体、适合。孩子完成了细小的目标,能收获巨大的成就感。这会让孩子不断自我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不断进步。

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要优化孩子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要把培养孩子学习的速度和专注度放在首位。例如,家长们在督促孩子做作业时,可以在作业过程中进行限时训练,记下每一科作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通过一两个月的训练,往往能提升孩子在做作业时的速度和专注度。

要重视学习抗逆力的培养。有意识训练孩子坚持做完一件事,比如一个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只保持三分钟热度,每一样都不能做得很好。于是,妈妈让他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来做,告诉他:“你想好了,选择画画,今天就要坚持画完一幅完整的画。”孩子开始一心一意地画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不耐烦、想要放弃的时候,但在妈妈的监督和提醒、安慰和鼓励下,他坚持画完了一幅风景画。完成后,妈妈将这幅画贴在客厅里,对他说:“我希望以后这面墙上能够贴满你的画。”孩子受到鼓励,对于画画的热情更大了,不再只画一半就做其他的事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