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广州番禺的广州东方博物馆,
是广州市唯一的非国有二级博物馆。
它的藏品曾经散落于民间,
尔后被收藏家珍藏,
向政府报备登记注册后
被国家永久性保护传承
并向市民开放服务。
一起去看看里面珍藏着什么宝贝吧~
广州东方博物馆背山面水
2010年亚运会文化配套重点督办项目
广州东方博物馆地处亚运文化村,属广州2010年亚运会文化配套重点督办项目,博物馆占地30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背倚小浮莲岗,面朝碧波荡漾的砺江河。一河两岸,对面是高楼林立的亚运城,不少居民绕道过来健身休憩,形成现代都市生活、水乡休闲风光与博物馆文化相互映衬交融的美丽图画。
2022年5月12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广州市以21家的总数排名全省第一,其中一级馆5家,二级馆9家,三级馆7家;9家二级馆中,广州东方博物馆位列其一,并且是广州市唯一的一家非国有二级博物馆。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担纲设计的广州东方博物馆,整体风格简而不陋、素而不苍,略显低调而又气势恢宏,是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公助民办的大型综合性历史类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内拥有藏品1600余件,经专家组评定的珍贵文物数量518件/套,含七大艺术陈列专馆:中国古代陶瓷展、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大唐金银器珍宝展、百砚艺术展、犍陀罗青铜造像展、中国现代书画展和交流厅。
无障碍斜坡通道 线路构思巧妙
应当时亚运会及亚残会服务需要,博物馆主体建筑四层均采用无障碍通道,室外坡道连接室内白色宽敞的室内斜坡,参观者从一楼到四楼而又自上而下,按照指引可以游览到每一个展区而无需走回头路,设计线路构思巧妙,上下环绕一气呵成,设计灵感源自“艺术之美不知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终结”理念。
陶瓷展:
上下五千年中国陶瓷发展史尽收眼底
广州东方博物馆的陶瓷展厅有四个:
史前厅、汉代厅、陶瓷厅、明清厅。
走进陶瓷展厅,
犹如踏进五千年的历史长河,
四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秦汉、两晋、唐宋、辽金、元明清,
直至20世纪70年代,
都有典型的展品,
刻画出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人情。
史前厅陶器
明清厅陶瓷
在史前厅可以见到一件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陶器——彩陶双耳罐,远看大眼萌萌像张脸,近看一对情侣舞翩跹,“呆萌”大眼又构成头顶的圆帽,充满异趣和艺术审美。这件描绘人类最早期舞蹈形态的陶器,不仅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的娱乐生活状态,更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经不满足陶器的实用功能,而通过彩绘的方式表达精神诉求和艺术审美的进步。
彩陶双耳罐
2021年东方博物馆将这件彩陶双耳罐开发成文创产品马克杯,深受网友喜爱。
彩陶双耳罐被开发成文创产品马克杯
史前厅约有50多件展品,形态各异,鲜有重复。从素面的杯罐,到彩绘陶、塑型陶,直至用于图腾崇拜的灰陶人物雕塑像,这些陶器反映了人类早期认识与审美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
馆长张斌介绍,非国有博物馆藏品与国有博物馆相比,特点之一是极少有重复性,因为藏品来源属于市场行为,或藏家之间互换所得,是主动收藏,所以每一件都是有差异、富有特色的。可以说,每一件不同的藏品,背后都在述说着一个主人的故事。
青铜器展:
三大越王剑,一窥春秋战国风云际会
青铜器展厅主要展示古代兵器与礼器,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通过兵器与礼器的展示,可以突出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科技军事文化发展水平。
青铜器展厅
展厅内有五六十把青铜剑,古代战车的青铜配件,远程武器弩机,直径近一米的汉代铜鼓,还有鼎、簋、壶、爵杯、觚、盆、缶、甗、匜、尊、编钟等,这些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器形完整,工艺精湛,目前已经和广东省博物馆展开合作,就剑身多种多样的纹饰进行文物科学研究。
青铜器馆藏有国家一级文物——三代越王剑,汇集了越王勾践的儿子鹿郢、孙子不寿、曾孙朱勾共三代越王的随身佩剑,十分罕有。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以冠绝天下的铸剑技术著称,铸剑水平远远超过中原诸国,冶炼技术领先西方近千年,达到刚柔相济的完美境界,从三代越王剑可以窥见中国大国工匠精神的源头,也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青铜剑
一代霸主勾践的儿子鹿郢在位6年(前463年~前458年),励精图治,越国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越王鹿郢剑线条规整,剑刃至今仍极其锋利。正面刻有铭文“越王越王”,背面为“者旨於睗”。
越王不寿在位期间,越国在列国中开始默默无闻。前448年,太子朱勾发动政变并将其杀害,越王不寿剑,正面刻“越不寿”,另一面刻“自作用剑”。该剑布满锈迹,色泽灰暗,似乎映衬了越王不寿默默无闻的执政风格。
越王朱勾是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越王朱勾剑刃至今仍极其锋利,剑身布满清晰的菱形暗格纹,与其曾祖勾践的宝剑纹饰一致,剑格正面为“越王州勾”,背面为“自作用剑”,剑首为同心圆“黑科技”,为当时最高等级工艺,至今无法破译。
越王朱勾剑的同心圆“黑科技” 为当时最高等级工艺
唐代金银器展厅:
精湛工艺展现大唐盛世华美气度
唐朝的强盛国力、包容开放文化铸就绚烂盛世大唐,创造出中华文明的高峰。唐代也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鼎盛时期,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充足的原材料、金银采矿冶炼技术造就了金银器生产的繁荣。
唐代金银器展厅汇集众多金银器珍宝,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展现大唐盛世风尚,反映当时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兼容并蓄,体现发达的工艺水平和唐朝人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金银器种类包括茶具、酒具、化妆用具、佛事用具及其他生活日用品等,在形制、纹样和工艺技术上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工。
鎏金缠枝纹菱花形银盘
有件鎏金银盘,整体纹饰繁复精美,制作需要用到捶揲、鎏金、錾刻等工艺,需花费工匠很多时间仔细斟酌、细致雕刻,辉煌灿烂的盛唐气象和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鎏金花足塔形炉,当时熏香的习俗已经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兼收并蓄、融合波斯文化的鎏金飞廉纹葵花形银盘
唐代金银器展厅的60多件金银器,已借用到全国各地博物馆作交流巡回展出。
犍陀罗青铜造像展:
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最佳视窗
公元前的古犍陀罗地区是今阿富汗大部分地区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古代青铜造像艺术,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亚述文明时代,后来传至古希腊,再由古希腊传入犍陀罗地区。古代犍陀罗地区的青铜造像吸收了古希腊风格的写实特征,古典高雅、形神兼备。公元2世纪前后,佛造像从古犍陀罗地区传入中国,之后又传入朝鲜和日本。
市民观赏犍陀罗青铜造像
张斌介绍,广州东方博物馆40余座古犍陀罗地区的青铜人物造像展,年代大多在公元前。“这在国内博物馆系统中是少见的,这是一个‘内行看门道’的专业性极强的展出。”张斌说。
非国有二级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广州市目前有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番禺博物馆等9家二级博物馆,其中8家为国有馆,唯广州东方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
作为一家以私人收藏为基础的非国有博物馆,
是如何做到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的?
广州东方博物馆创办人周勇先生说,建馆13年来,就坚持认真做好一件事——按照国家对博物馆量化管理标准去做,向国家优秀的博物馆看齐,对文物保护到位,研究到位,对民众服务到位。
东方博物馆藏品是创办人周勇40余年悉心收藏的成果,藏品都已报备国家相关部门登记造册,确定文物等级后,规定不得买卖,也就是说这些藏品的原主人,已经放弃了财产权和所有权,全部藏品归属国家与社会,得到国家永久性保护和传承。
周勇表示:“我们活不过文物,只能做这些文化‘遗珠’阶段性的传承人和守护者,它们应该拂去历史的尘埃,让其被社会更多人所欣赏和了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