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南方教研大讲堂”第43场|幼小双向衔接 协同助推成长——广东省“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教研活动

广东教育研究
+订阅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43场

幼小双向衔接  协同助推成长

一、活动主题

幼小双向衔接  协同助推成长——广东省“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教研活动

二、主题简介

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是儿童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帮助儿童实现平稳过渡是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共同责任。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要点。随后,国家关于“双减”工作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2022版)中相继提出“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进一步完善幼小科学衔接顶层设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全面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要求,2021年5月,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全面部署幼小衔接工作,开启试点实验,在全省设立21个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104对试点结对园校,工作有序开展,初显成效。

另一方面,实践中也暴露一些问题,如幼小双向衔接意识还显薄弱,机制不够健全,入学适应教育仍在初步探索中。

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应全国第十一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工作要求,本次活动将聚焦双向衔接,通过案例分享、课例展示、专家点评、学术沙龙、专家讲座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广东省幼小衔接工作,传递科学理念,分享优秀经验,推动深入思考,为一线教师开展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提供思路和策略,助推幼小平稳过渡、儿童健康成长。

三、活动时间

6月16日下午14:30—17:30

四、活动地点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八楼学术报告厅

五、指导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六、主办单位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七、活动平台

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

八、活动议程

九、疫情防控要求

(一)须明确14天内无前往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二)要接受体温检测和粤(穗)康码检查,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三)要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按规定做好手部卫生措施。

(四)参与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报告会场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到定点医院就医。

十、专家简介

杨慧敏,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理论、政策研究。发表论文1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导读》全文转载1篇,撰写学前教育研究报告6篇。参与和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11项,1项政策研究成果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纳,参与编著书籍3套。

潘虹,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和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院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实践教学指导专家、首届广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广东省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前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导师和教授、广东省学前教育评估专家。

于石媛,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一级语文教师,园区优秀教师,学校低段语文课程组长。撰写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制作微课、作业设计等多次获市级一等奖。

杨建国,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教学教材研究室教研员。出版专著《语文口语交际概论》《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汉字书法艺术》,有10多篇论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多篇重要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小语会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教学报》小学语文版执行主编。

许凯,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幼儿园高级教师(副高),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幼儿园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学前教育评估专家,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学前教育评估员,广州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发表论文二十多篇,编著、参编教材7本,主持或以主要成员参与各级课题研究十几项。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项目“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越秀区学前教研负责人。

张琼,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学前与综合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学术委员、广州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专委会理事长、广东省早期教育协会顾问、广东省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讲师团成员、广东省园本教研基地主持人、广东省学前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南粤优秀幼儿教师”,2019年被评为“感动广州最美教师”。出版专著多项,主持课题研究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园本教研范式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方面具有三十年研究和实践经验。

梁丹,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教师,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前教育组总决赛冠军。《中班离园时段课程设计方案》获越秀区第五届幼教科研成果评比项目一等奖,基于自主游戏的生成活动案例《环保时装秀》收录于《生长的力量》一书中,曾多次对外进行户外自主游戏的教研分享,现参与“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早期阅读实践研究”。

刘磊明,华南师范大学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哲学,具体研究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学制改革等问题。曾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参与教育部“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和方案起草工作。在《教育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为中俄人文交流合作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局等提供过决策咨询服务。

郑爱华,高级讲师,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广州市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任现职以来有多篇论文在《中国德育》《小学德育》等杂志发表,担任《小学安全教育》教材副主编,参与编写《学生辅导——21世纪的教育选择》《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等。先后主持五项省、市、区课题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两项、广州市教学成果奖三项、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首届教学成果奖一项、海珠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曾任广州市小学品德教研分会副会长、首届海珠区教育系统学术评审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小学品德课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生命教育委员会理事、海珠区教育学会小学品德教研会会长等职。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一师一优课”部级及省级评审专家、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专家。

刘美玉,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低段德育助理。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手,松山湖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学科辅导员。所带中队“莞香花开”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队”。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6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始终坚持“基于儿童立场,做儿童的同行者!”

梁云诗,硕士,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小学部课程设计院负责人,有多年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经验。参与的教学成果“小学阅读教学的十种读诵模式”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周燕,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项目专家库成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广州教育学会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项目”管理专家组组长。领衔研制了《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广州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2017-2020年)等学前教育政策文件。曾获“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大学教学名师”等称号。

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课程·教材·教法》,台湾《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国家、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姚轶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广东省骨干教师,全国思想政治优秀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团校“客聘教授”,广东省少工委委员。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参编教材3部,参与编著《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研究——历史沿革、现实状况与未来走向》《新儒家思潮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学习数据的适应性教学模式研究与案例》等多部著作。获2021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

十一、参与方式

中国教研网

触电新闻

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广东教育Plus

广东教育研究

粤教研

广东教育传媒

中国移动和教育

粤教翔云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