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条流水线,如何为你“私人订制”护肤品? | 走读工业互联网

南方产业智库
+ 订阅


“数智新生态——广东工业互联网3.0产业深调研”系列报道

在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在这里,平均每个季度就有超过15%的展品要更换一次。

高频率更新的奥秘,藏在展厅不远处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里。通过对每个用户皮肤的大数据分析,伊斯佳给用户调制了专属配方,这些配方从进入生产线,从灌液、封装、快递到最后直达消费者手中,每个用户的护肤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珠江啤酒

定制专属护肤品是天方夜谭?

1992年,一场波澜壮阔“下海潮”引发全民经商热,也正是那一年,中山大学生物系硕士毕业生王德友,从广州公务员岗位上辞职下海。

这30年,是国内化妆品行业突飞猛进的黄金期,但瓶颈也已经凸显——相比国外经历了上百年的积淀,国内化妆品行业要想超越从何谈起?

“我的创业前一个任务是,如何用所学的技术把企业做大,现在则是寻找到更有发展的空间,与国内外同行选赛道竞争。”王德友将目光转向了新的模式,即个性化定制。

对个体皮肤来说,受种族、基因和年龄等自然因素,以及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社会因素,导致每个人的皮肤状况各异,有没有可能定制个人专属的护肤品?

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王德友端着手中的饮料突发奇想,这些调酒师们可以使用几乎同样的工具,以不同比例勾兑多种基酒和辅酒,调和成符合消费者心情、拥有不同口感和浓度的多种特调酒精饮品。这种生产方式能否复制到护肤品的生产中呢?

于是从2015年开始,王德友主导伊斯佳开始探索工业4.0与化妆品行业的结合,并尝试完成化妆品私人定制1.0制造系统架构的搭建。

“从消费升级角度来说,他们肯定不会不满于‘万人一单’的需求。”王德友说。根据设想,伊斯佳想要的智能个性化生产应该是:同一条生产线,以消费者真实皮肤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专属配方的化妆品。

珠江啤酒

从0到1建立智能制造平台

选定了方向,摆在王德友面前的是,技术上能不能实施?“这个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完全没有先例可走,我们出去德国参观学习之后,发现他们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智能化。”王德友说。

回来之后,王德友召集了各学科人才,“学机械的、自动化的、人工智能的、检验检测的、信息化的等等,不断提出方案然后想办法解决”。

彼时,智能制造开始兴起,主要集中在家电家具等领域,“离散式智能制造应用比较多,这些家电产品早就模块化了,可以拼装在一起,而化妆品是流程性制造,上一个环节如果不完成,下一个环节是没法开动的。”王德友说。

仅就灌装环节来说,个性化定制就必然用到不同的瓶子,方形、圆形或者大小不一样,不同的规格组合在一起,灌装时开盖、加注、加盖等一套流程下来,需要经过大量的软硬件磨合攻关。

个性化定制既要打通生产端,也要解决消费者购买流程的标准化。

怎样获取消费者的皮肤数据,并进行专业分析?皮肤检测平台的搭建就成为横在面前的一道难关。通过什么检测设备、采用何种技术收集消费者皮肤数据,依据怎样的标准才准确地判断出消费者现阶段皮肤的真实状况与问题?

伊斯佳用近五年时间,建立起了多维度精准皮肤健康评价体系,形成了完善的伊斯佳皮肤精准检测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伊斯佳从最基础的设备研发开始做起,比如说,皮肤精准检测平台需要借助光学检测,经历了大量的软硬件磨合。

“就好比30年前,没有B超和CT,仅仅靠望闻问切,是不准确的,那么,我们就在考虑,将检测过程进行标准化,最终可以获取准确的皮肤数据。”王德友说。

伊斯佳将皮肤问题细分为13大类,每个大类又细分7级,可以将皮肤数据精准对应。针对B端用户,依托丝域养发等线下门店,用光学检测方法拍摄多张照片,就可以自动输出用户肤质结果,小到皮肤过敏、黑色素过多都能分析。

珠江啤酒

参与标准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

个性化定制的前景也非常让人期待。按照计划,个性化定制部分带来的销售额,将在2023年提到到30%,2024年占比过半。

根据此前伊斯佳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期间,伊斯佳自主品牌的毛利率分别为 74.77%、70.98%、68.66%,而珀莱雅、水羊股份等同行自主品牌业务的毛利率均在50%~60%左右;其大客户定制品牌毛利率分别为29.40%、40.61%、37.88%,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个性化带来了成本的增高,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在王德友看来,如果成本能控制在批量产品的1.3到1.5倍,消费者就能接受。

行进在创新的“无人区”,企业不仅要面对“创”背后的困难,还要应付“新”带来的挑战。作为先行者,不光是伊斯佳自己奔跑,还要带着整个行业动起来。

比如说,皮肤检验也需要一套公认的标准,目前,伊斯佳也在致力参与一系列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标准。

在强监管的美妆行业,王德友说,化妆品行业从备案到送检都有一条相对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在“一人一方”的产品体系下,对原有的备案与送检体系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好在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就是全流程透明可追溯,监管起来也会更加方便。”王德友说。

【采写】郜小平

【摄像】张迪 【实习生】朱琳

【内容统筹】程鹏 赵兵辉

【编辑统筹】马华

【策划】陈韩晖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