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
要纵深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推动肇庆新区等特色平台建设,
协同提升开放水平,
给肇庆新区、鼎湖区发展
提供了难得的宝贵机遇,
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
今年是肇庆新区成立的第十年。早在2011年11月,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以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的“两区引领两化”发展战略,肇庆新区应运而生;2012年10月11日,《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顺利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10月27日,肇庆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肇庆新区和鼎湖区作为肇庆引领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在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实施东进战略等多重因素和机遇影响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带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 肇庆新区。林海涛 摄
随着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强市、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实施产业振兴和制造新城等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肇庆新区与鼎湖区坚持一体化发展,产业招商落地项目呈爆发式增长,大力助推新旧动能加速转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正加快两区发展动能转换,逐步走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两化并进”产城人良性协同发展轨道。
主导产业快速集聚
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走进鼎湖爱晟科技园,
生产车间一片忙碌。
广东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型企业,
2018年落户鼎湖投资建设爱晟科技园,
首期项目完工后,2021年3月
公司整体搬入并快速实现满产。
△鼎湖区爱晟科技园。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从去年到今年,
我们主要在智能家居、5G通讯
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取得突破,
推动公司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该公司研发总监刘传动介绍。该公司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目前企业研发人员占比20%,已获得100逾项发明专利,今年公司还通过多领域复合技术,成功在新能源汽车IGBT实现研发突破,并与国内造车新势力联合进行研发攻关,争取在电池模组的应用方面“再下一城”,推动“鼎湖制造”享誉全国。
△在鼎湖区爱晟科技园,研发人员在分析中心忙碌工作。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另一家位于
肇庆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的
电子信息产业项目——
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肇庆基地
也已于去年10月试投产,
并始终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喜珍电路
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人停机不停”是公司一直以来的状态,目前基地正在现有条件下24小时不停工运转,确保公司产品能及时交付。据了解,这一项目主要生产高端汽车电子电路、5G通讯、大数据、云存储等印制电路板,未来,随着多条高端印制电路板智能生产线的正式投入使用,将加快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两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肇庆新区喜珍电路(奥士康)的厂房生产现场
2021年两区实现地区
生产总值(GDP)146.62亿元,
是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的2倍以上。
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较于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为18.0:47.5:34.4,
2021年两区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
为7.8:42.0:50.2,数据反映,
鼎湖区从传统农业转型为以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为主动力的发展模式,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三二一”格局背后的“密码”,
是制造业产业的积累和进阶迭代。
近年来
尤其是2018年鼎湖区推动落实“招商引资年”“园区建设年”“项目落地年”活动以来,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元气森林、德镒盟新材料等一批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项目快速集聚壮大,引领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数据显示
2021年,两区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8.39亿元,同比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61亿元,同比增长15.8%。2022年1-5月规上企业数量达95家,较2021年底净增6家,数据体现近年来两区工业发展经济稳中向好,特别是2020年以来产业招商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广东德星微(肇庆)电子有限公司技术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工业转型,高附加值制造业
成『旺区』主力军
位于鼎湖区永安贝水工业园
原有11家陶瓷企业,
已停产退出4家,现还有7家在产,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
全部进行“煤改气”,
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煤改气’改造倒逼产品更高端、环境更优美、生产更节能,直接推动陶瓷企业跻身行业制高点。更重要的是,企业迅速占领岩板和大板市场,企业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一位陶瓷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生产“砖”到生产“板”,广东肇庆嘉联企业陶瓷有限公司实现技改创新。
“浴火重生”的陶瓷行业
是鼎湖推动传统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
一个缩影。
近年来
两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增长逐步由依靠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转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从引进产业项目情况来看,2021年以来,两区共引进项目201个,总投资额约385.7亿元,其中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共46个,投资额合计106.4亿元,达产后预测每年可增加产值126.9亿元、税收6.4亿元。76个在谈项目也以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占“大头”,占比高达63.16%。
△鸟瞰永安工业园。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正在加快建设的
肇庆新区、鼎湖区
大型产业集聚区园区建设
就是生动案例。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两区正着力推动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鼎湖-肇庆新区约33.88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建设,主要包含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广东肇庆工业园、临港产业园、鼎湖区智能装备产业园等4大产业园区。
▲肇庆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
“我们将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打造‘3+2’产业集群,
瞄准深圳、佛山等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区,
实施精准招商,
统筹考虑本区域已有企业,
加快引进一批强链补链优质项目,
有力带动产业快速集聚发展。”
鼎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
4大产业园区共引进项目125个,总投资额567.08亿元,包括喜珍、吉阳、四海光电、震裕等在内的一批优质项目先后落地,已经成为支撑两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随着未来3—5年在建在谈项目的落地投产达产,势必继续给两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城市发展路径演变
『两化并进』未来可期
近日,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的
维珍妮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
又有新进展,
5层楼的一期主体建筑工程即将封顶,
将于明年年中试投产,
预计明年年底前会有3000名员工。
△维珍妮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3亿元,
总用地面积236亩,
预计年产值20亿元,
预计年税收9500万元。
这是肇庆新区继奥士康之后,
引进落地建设的第二家行业龙头企业,
其大手笔不仅在于巨大的投资额,
还在于其早早为员工谋福利。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9月位于深圳的维珍妮国际与肇庆结缘,看好项目地块后当即就在肇庆新区保利和悦湖畔和鼎湖碧桂园共购置1000套住宅免费作为员工住处。预计整个项目全部投产后,我们将提供7000个就业岗位,不仅将为鼎湖和肇庆新区带来人气,带动当地商业发展,还有利于带动就业,同时落成投产更能够有效吸引其上下游产业在本地落户,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能兴城、产城人融合发展。”
制造业“一业带百业”,
兴旺的制造业发展,
让鼎湖经济社会发展
迸发出更为强劲的活力。
2012年,1218户;2021年,7798户。
10年间,鼎湖区年度新设立
市场主体总数增长6.4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两区制造业引入宗数、土地出让宗数和面积排在全市第一;全区人口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常住人口由2018年约17万多人增加到近25万人。未来3—5年随着一大批制造业项目相继投产,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将带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肇庆新区城区框架日益拉大,高质量发展步伐日益加快。邱靖然 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动两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是聚焦制造业快速转换发展动能,
加快从以房地产业驱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
到以先进制造业驱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
鼎湖区委书记,肇庆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运通表示,下一步,鼎湖区、肇庆新区将始终聚焦肇庆“两个定位”,彰显两区“两个争当”,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紧密融合,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崛起,产业旺区”战略,抓牢产业招商落地的“牛鼻子”,主动融入产业强市“个十百千万”工程和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深入推进两区一体化发展,快速做大做强两区经济总量,走实走好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子,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来源 | 鼎湖发布
编辑 | 何尧镔
审核 | 黎永锋、李翠媚、徐于茜、吴雨静
肇庆新区发布编辑部
投稿邮箱 | zhaoqingxinqufabu@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