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潮汕话是"古",不是"土",它保留了大量的“古语遗存”,当我们翻阅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都能找到潮汕话对古汉语继承与发展的证明。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那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潮汕古语词吧!
唐宋诗文潮语字
潮汕话保留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和词汇,是有多个历史层次的,唐宋时代正是其中一个代表。不少唐宋诗文中字词含义,在现代普通话里发生改变,但其原意仍应用在潮汕话里,比如李白的《夜宿山寺》诗句。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危字在诗句里是“高”的意思,潮汕话就保留了这个用法,在读音上则与“危险”的“危”不同。
在我们的生活里,类似的用法有很多。
天危人大:用以形容人长得高大。
危过竹篙:比竹竿还高。
危下过㩼:高低相差的太多了。
不只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作里也“有”潮汕话,比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中,有这样的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
笑倩旁人为正冠。
"倩"是请人帮忙的意思,读音与“倩影”的“倩”不一样。
这个字多用于请专业人士的通俗说法,比如:倩律师、倩师傅、倩医生等等。
一些宋代古诗里的字词,也“保留”在潮汕话里,一直使用到现在,比如陆游的《龟堂独坐遣闷》就有这样的诗句。
食有淖糜犹足饱,
衣存短褐未全贫。
“淖糜”,就是指稀粥,现在的潮汕话还在使用这个词。陆游的另一首诗《喜雨》,也"有"潮语词。
水车罢踏戽斗藏,
家家买酒歌时康。
在潮汕话里“戽”字的意思就是用器具把水泼掉,"戽水"的工具就叫作"戽斗"。
元曲戏文有潮韵
历史上的宋代,市民阶层开始壮大,文学审美开始变得雅俗共赏。到了元代,文人骚客突破诗词歌赋的限制,开始写起了“小曲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元杂剧为代表的“元曲”。
如果说,唐宋诗词中的“潮汕话”是单个的字,到了元曲中,潮语词组就变得很“常见”了。比如元曲《桃花女》第二折,就有这样的戏文。
他家事又富,女婿又生的俊,
我特来与你家姐姐说这门亲事。
戏文里的“家事”就是家产,现在的潮汕话也是这般叫法。
再比如元代高文秀创作《黑旋风》,有这么一句词。
假若是买物件,多和少也不和他争。
潮汕话基本不说“东西”,常说“物件”。
食物件:吃东西
买物件:购物
挈物件:拿东西
而在元曲《玉壶春》里,还出现了一种潮汕人用到现在的器具。
你将那春盛担儿放在一壁,俺慢慢的赏玩咱。
春盛,是一种有盖、分层的大竹篮,在潮汕乡间还能经常看到,常常用来装礼品、礼物,有很多潮汕的传统庆典仪式都会用到它。
明清小说“写”潮语
到了明清时期,则是盛行起了白话通俗小说,这里面的“潮汕话”就更多,都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潮汕话字词。
比如"健"字,潮汕话用这个字形容身体健康,健壮。
在《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条》中,就有这样词句。
身子如虎一般健,走跳如飞。
潮汕人则把这句话概括成“健过龙鹿”。
潮汕话通常把“晚”说成“晏”,明朝人也“这么说”。在《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里,有这么一句话,夸奖小说里人物的勤劳。
为人忠谨小心,
朝起晏眠,勤于种作。
如果有人说话没有事实依据,潮汕人称之为“无影”,在《喻世明言·明悟禅师赶五戒》中也有用到"无影"这个词语。
子瞻道:你那学佛,是无影之谈。
潮汕话的“古”并非博物馆式的“文物古”,而是我们对古汉语传承发展,是一代代潮汕人“说”出来的历史沉淀。潮汕话是前人为我们积累千年的“语言宝藏”,不能只作为研究资料“束之高阁”,它应该被好好地传承、发展。我们自己要学好、讲好潮汕话,再教会我们的潮汕孩子,把这份“宝藏”一代一代传下去。
来源:魅力潮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