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岭南·非遗印记|萃华花丝镶嵌与錾刻:流光溢彩,自见匠心

南方+ 记者

花丝镶嵌技艺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作为中国古老的皇家工艺之一,其发展也代表了我国传统审美需求及制造工艺的变化。

清末时期,萃华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王征伍受邀加入“萃华金店”,把原本只服务于皇室贵族的花丝镶嵌工艺带到民间,并带领弟子们为伪康德皇帝溥仪制作登基大典皇冠——“九龙盘玉柱”纯金皇冠冠柱。此后的传承人带领工匠们继续丰富技艺内容,做出许多当时市面罕见的花丝镶嵌物品种类。

萃华花丝镶嵌与錾刻的基本技艺主要包括花丝、镶嵌与錾刻三项。其中,花丝是使用金、银、铂金等延展性强的金属作为原料,将材料拔成细丝,再编结成型;镶嵌指把金、银薄片捶打成片,做成托和爪子形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等装饰品;錾刻便是使用錾刻工具,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呈高低起伏、造型各异的浮雕状图案。

萃华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郭夷锬于2006年拜师学艺,在次年,研发了黄金内衣,把传统工艺时尚化演绎,成为深圳、北京珠宝展展会最大亮点。

多年来,郭夷锬一方面坚持搜集、拯救传统工艺的旧作品,多方走访多位民间手工艺匠人;另一方面也积极带领团队钻研技术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作品曾获得“天工精艺奖”金奖、“紫禁城”杯中华老字号文化创意大赛“金奖”,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和制作大赛年度“传承文化品牌大奖”和“传统工艺精制奖”等二十多个国内外奖项。

2009年,郭夷锬把萃华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带到深圳,随后开设萃聚东方美学生活馆,以珠宝为源头,整合服装、配饰、家居生活用品等相关艺术领域,将其逐步打造成兼备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国际化民族品牌。

【记者】杨逸

【通讯员】朱英豪

【视频】受访者提供

编辑 张会玲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