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拥有800多年悠久历史,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地处东江下游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商贸交通的重要枢纽。其地方饮食、技艺、建筑等方面都散发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今年3月,东莞市公布石龙4个非遗项目被列入东莞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石龙的非遗项目增加至10项。
作为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镇,石龙有一道独特的家常美味,源自东莞人风俗习惯的菜肴,它由多种食材搭配,姜味辛辣、咸中略带微甜、酒香浓郁。此前,它还登上了由东莞市委宣传部策划的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它就是来自一家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餐厅“翡翠宫”出品的石龙家酒煮咸姜水。
石龙家酒煮咸姜水制作技艺是石龙镇翡翠宫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是一道特色传统美食。其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末民初,在石龙翡翠宫代代相传至今已历五代。创始人王见家里有一对上一辈祖传下来的子母酒埕,他常用酒埕自酿糯米酒且每天到市集售卖,并自创家酒煮咸姜水技艺。
从小对外婆以及妈妈王少萍的烹煮技艺充满兴趣的第四代传承人袁静筠,因为对家酒煮咸姜水传统技艺的钟爱,于1996年在石龙创立翡翠宫餐饮有限公司,一直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改良家酒煮咸姜水制作技艺,积极宣传推广家酒煮咸姜水,弘扬传统美食文化。翡翠宫出品的石龙家酒煮咸姜水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享誉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翡翠宫家酒煮咸姜水被东莞市餐饮行业协会评为“东莞地标美食”称号。目前,“石龙家酒煮咸姜水”由于风味独特入选为市第六批非遗“传统技艺”项目。
翡翠宫家酒煮咸姜水制作技艺经过数代人的改良,变得复杂而讲究,主要分为自酿糯米酒、采姜、熬煮三大部分。鸡肉、猪肉、猪肝、煎蛋、香菇、米酒、酒酿、甚至有黄酒和鲜奶……如此复杂的搭配,由一种香料“统领大局”——上乘的老黄姜。据说,石龙翡翠宫的厨师烹饪一锅地道的咸姜水,需要放六斤姜才能熬出浓郁的汤汁。
翡翠宫家酒煮咸姜水的口味独特,一匙下去,碗里精华浮出汤面——香菇多汁、猪肝绵厚、猪肉嫩滑、鸡肉香甜,尝过几道配料后再喝上一口姜味浓郁的汤水,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妈妈的味道,老莞的味道。不但陪伴了石龙几代人的时光,更带着情怀的老味道。
“传统的家庭制咸姜水做法各有千秋,有的家庭喜欢老火炖,这样会比较燥热。当年我和餐厅的大厨对配方进行了微调,缩短了煮的时间,同时火候也拿捏得更加精准,让酒香更浓。”袁静筠说,当时她希望做出一种独有的味道,能让人回味无穷。
石龙家酒煮咸姜水,还是产妇坐月的一道必备汤水。石龙的产妇在生小孩后,如果家里没时间煮咸姜水的话,就会直接在翡翠宫买给产妇坐月的时候吃。经过这些年在餐厅的销售,咸姜水的标签也从当初“孕妇专享”,变成了如今客人的“桌上佳品”——冬季吃姜驱寒补身、夏季吃姜益身保健。
出品|石龙融媒体中心
文、编|钟旻诺
图|石龙文化服务中心
校|陈嘉欣
审|张雯彦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宜居石龙”,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