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交通、工伤等事故的增加,脑血管疾病和外伤导致的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重症患者可出现昏迷,需要长期监护治疗,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打击。因此,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八病区专家通过两个月的促醒针法治疗,成功让因车祸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苏醒。目前,患者已经出院,只需定期返院治疗即可。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
刘先生于2021年8月28日因车祸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昏迷,在广州某大医院行开颅手术治疗后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让刘先生一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2021年11月,刘先生的妻子打听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八病区为昏迷促醒病区,有较多成功促醒病例,遂转至该院进行治疗。
“刚到医院时,患者仍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呼之不应,肢体已经开始僵硬变形,看到头部MR片可见大脑优势半球损伤严重。”入院后,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文希带着主管医生卢医生给患者检查。此时,家属在一旁也很焦虑,一直询问患者到底能不能醒过来。
患者针灸治疗中。
在给患者治疗时,文希先是用针灸针刺入患者的印堂穴,快速行针过程中,患者手脚稍微动了一下,似乎有点痛苦的表情……随即又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文主任告诉患者家属,“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很重,但对针灸还是有反应的,医生将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针灸促醒治疗。”
针法治疗两月苏醒
住院之后,文希副主任医师和卢医生轮流给患者进行促醒针法治疗,患者的反应一天比一天灵敏,手脚开始出现收缩动作。慢慢地,他睁开了眼睛,甚至开始发出声音,家属也看到了希望,一直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2022年1月24日,患者妻子非常激动地告诉文主任:“主任,我老公好像醒过来了!我让他和我握手,他真的会握手了!”文主任立刻和医生们去床旁查看,患者可以完成点头、摆手、握手等指令动作,促醒成功了!
接下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吞咽功能逐渐恢复,随后拔除了胃管恢复了经口进食,手脚活动也逐渐灵活。从发病到苏醒,患者经历了整整5个月,而经过两个月促醒针法治疗,患者就苏醒了。这对家属来说简直就是奇迹。
“这次车祸损伤了患者的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所以其言语功能恢复较慢,但也开始可以说出简单的言语了。在查房过程中,患者示意要唱歌给医生们听,来展示他近期言语康复的疗效。他坐在床上,一边大声地唱歌,一边伸出了拇指给医生们的成绩点赞。”文希副主任医师表示,相信再经过后期的康复治疗,他就可以回归家庭,回归单位,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患者已经可以写字了。
调髓针法应用广泛
文希副主任中医师介绍,在中医理论里,脑为元神之府,脑为髓之海。脑的主要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和主感觉运动。与脑髓最直接相关的经络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中风和颅脑损伤,也就是脑髓受伤、受损了,治疗上就是要疏通这些经络,达到促进脑髓功能恢复的目的。
“我院针灸科团队在长期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组行之有效的穴位组合,称为调髓促醒针法。”文希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调髓促醒针法主要选穴为督脉的“哑门穴”“风府穴”“百会”“印堂”“素髎”;足少阳胆经的“完骨穴”“风池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这些穴位是经脉“入络脑”的关键部位,有调髓醒神的作用。
文希副主任中医师表示,调髓促醒针法的穴位,除了对昏迷患者有效外,平时还可以用于保健养生。比如“风府”“风池”这两个穴位是外界“虚邪贼风”最容易侵袭人体的位置。平时要注意这两个穴位的保暖,冬天外出的时候,可以披上围巾;夏天开空调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这个区域直接对着风吹。日常也可按揉或者艾灸这两个穴位,有驱散风邪的作用。
专家简介:
文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八病区负责人,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岭南飞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脊柱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研究,擅长运用传统针灸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出脑病“调髓促醒”针灸治疗的学术观点。采用独龙针、腹针、火针等特色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痛证。参与国自然课题1项,主持及参与省局厅级课题多项。
【记者】朱斌
【通讯员】金小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