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湛江湾实验室和海南大学等单位联合研究的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高体鰤与金枪鱼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场测试会在海南文昌召开,经来自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水产养殖专家的现场考察和测试,评定2022年5月人工培育高体鰤苗种21万尾品质优良。这一重大结果标志着高体鰤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长期以来高体鰤养殖依赖野生苗的问题。
高体鰤,俗名章红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域,我国南海是其重要的产卵场之一。如今,高体鰤苗种每公斤市场价格已突破百元,在全球水产市场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但由于高体鰤苗种现在基本来源于野生捕捞,存在种质资源衰退风险。
“高体鰤产业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成功研制,是响应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打造‘蓝色粮仓’号召的具体举措,将为我国深远海养殖提供良好的养殖品种,经济效益可观,有望在2023年结合6万立方米水体大型网箱进行高体鰤养殖示范,预计2025年可实现高体鰤种苗产值1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春华表示。
湛江湾实验室积极贯彻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与海南相向而行的重大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湛江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集中优势资源,强化科技支撑,聚力攻关深远海养殖和装备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旨在打造百亿级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集群,助力湛江建设全国水产种业“硅谷”和水产绿色生态养殖示范区,为湛江奋力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作出贡献。
【撰文】刘梓薇
【通讯员】梁华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