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里的 “血管瘤” 不用开刀也能治?

东莞市寮步医院
+订阅

2个月前,王先生莫名其妙出现了右侧腹部疼痛,跟一般肚子痛不一样,是“一阵一阵的,跟针刺一样,一动就痛,坐着休息能好点。”王先生于是到附近医院做了上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为: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在我国有统计学显示,肝脏血管瘤发病率是0.4%到7.4%——就是说每100个人里大概有5个人是有肝脏血管瘤的。当血管瘤直径<5.0厘米时,患者通常感觉不到。

像黄先生这样会出现腹痛的情况,是需要积极干预治疗的。

5月16日,他来到寮步医院就诊,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不适2个月” 收入普外科行进一步诊治,诊断为“肝血管瘤”。结合王先生的具体情况,专家建议他选择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肝动脉栓塞术(TAE),通过介入手术掐断血管瘤的供养血管,达到“饿死”血管瘤的目的。

5月18日 ,王先生在DSA下行“肝动脉造影+栓塞术”,在袁洪主任的精湛操作下,肝动脉栓塞术仅耗时1小时,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术后三天,王先生即治愈出院。

术中造影:肝右叶块状肿瘤病灶。

治疗中:显示完整肿瘤病灶。

治疗后:肿瘤病灶完全栓塞,不影响正常肝脏组织。

肝动脉栓塞术是我院新近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之一。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导丝技术,行肝动脉超选择插管,缓慢注射药物栓塞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药物进入并停留在这些血窦中,使血管瘤血窦内皮细胞破坏,血栓形成,血窦就会永久性闭塞,患者的血管瘤就会缩小或消失,也不会出现破裂出血,达到治疗作用。

袁洪主任提醒,多数肝血管瘤生长缓慢,绝大部分都没有恶变倾向,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则需要干预:

01

肝血管瘤直径≥5.0厘米,特别是伴有腹胀、疼痛等临床症状者。

02

肝血管瘤位于肝脏表面,容易因外力撞击而存在发生破裂风险者。

03

进行性增大的肝血管瘤。

04

诊断不明确的肝血管瘤。

05

尽管血管瘤直径没有达到5.0厘米,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因病人对本病产生严重焦虑或过度恐惧,经劝导后仍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者。

目前,肝血管瘤治疗大部分以微创介入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如肝动脉栓塞术(TAE),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肝血管瘤进行介入治疗之前,必须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要排除介入治疗的禁忌,让患者在安全的状态之下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肝血管瘤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之后,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随诊,动态地监测病情变化。一般来说,经过积极的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肝脏血管瘤都会发生缩小,甚至消失。

下面

一起来了解一下专家吧

袁洪

介入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亚太血管联盟委员

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10~2013年于苏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1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介入治疗。

擅长各种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如肝癌,肝血管瘤,肺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擅长各种动静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动静脉血栓形成,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等;擅长各种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如咯血,消化道出血,胆道出血,产后出血等出血性疾病。

坐诊时间:周二、周四

科室地址

3号楼1楼导管室

咨询电话

83325111转4337

欢迎转发朋友圈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