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心心念念的
深圳地铁12号线迎来开通曙光!
多个站内情况图曝光了!
首先就是“花果山”
嗯嗯?花果山?会有美猴王吗?
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
诸如此类有趣的地名还有很多......
现在我们搜集了13个有趣的地名
快来猜猜
看看你能答出几个呢?
怎么样?你是否全都猜中了?
在深圳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名
一起来看看吧
翻身
深圳最出圈的地铁站——翻身。
几乎每个“迷信”的深圳人,每每到达这里,都会拍下一张打卡照,祈求“翻身”。
这里之所以这么火,还得是得益于「翻身」这个名字。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翻身做主”“咸鱼翻身”等。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深漂会戏谑:“来深圳,想翻身,必须去翻身村走一遍!”
而「翻身」的起源,跟大家信奉的寓意也差不多,就是翻身做主人的意思。
在解放后,一批渔民来到这块区域,聚落成村,并把这里命名为翻身村,主要是纪念翻身做主人的喜悦。
晒布
深圳地铁晒布站,是一个听了名字,就不会忘记的地铁站。据说,这个地铁站的起源,真的是因为晒布料!
在解放前这里的人除了种田也做生意,用粮食、手工品换回衣服、布料等日用品。但是深圳夏天下雨太多了,布经常被淋湿,大家就会把这些布料拿去晒,场面一度非常壮观。
后来这里就被称为晒布岭,人们扛着布去晾晒的路就被称为晒布路。
上步
在深圳,奇葩路名众多,其中不乏一些需要扣钱的谐音梗。比如,上步。
在1990年以前,福田区不叫福田区,而是叫上步区。那时候大家都说这里“上不去,下不妙。(上步区,下步庙)”
可能也是因为听起来不太好,所以当深圳被划为经济特区的时候,上步区改为了福田区。
其实「上步」的来源,就是以地形命名。
上步村是深圳河的“埠头”,而“步”与“埠”同音。据《永乐大典》在“广府风俗形势”中说:“水谓之步,当是水津。”并且有“江之浒凡舟可系而上下者曰步”的说法。
而上步村正是在“津”之上, 所以叫做上步。
三围
如果你在别的地方找人问:“三围在哪?”指不定会被投来莫名其妙的目光。但如果在深圳问,就很正常。
毕竟在深圳宝安区,确实有一个叫「三围」的地方。宝安区西乡街道三围社区,那里还有一个三围码头。
这个地名现在听起来有点“耍流氓”,但其实蕴含了广府特色。一般来说“围”指的是围村,而这里的“三”则是指三个村。
历史上由福围、草围和北围三个围村组成一个村落而得名。1988年,原三围村拆分成三围、草围和后瑞3个村委会。
牛栏前
在龙华民治,有个村叫「牛栏前」。听起来十分接地气,而它的来历,也确实和牛有关。
牛栏前村起初只是一片泽地,旁边有一条河,叫观澜河。
天生优越的地形地势,十分适合种植水稻。于是村民们开始过上了牵牛开垦种植水稻的日子。
耕牛作为牛栏前村民们重要的家畜,慢慢的形成了耕牛墟市,许多耕牛都在这里售卖,而售卖的地点则被成为牛岗。
随着耕牛墟市的发展,这里还建起了许多牛棚,于是附近居民索性就把这里叫成“牛棚旁边的地方,牛栏前面的村子”,时间一长,叫的人多了,便有了现在的“牛栏前村”。
除了牛栏前以外,在深圳有很多牛系列的地名,如牛湖、牛始埔、牛湾新村等等,各种带牛的地名层出不穷。
留仙洞
「留仙洞」的名字听起来仙气十足,而它的来源也确实和一个神话故事有关。
据说在清朝年间,留仙洞村里每当夕阳要下山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年轻女子,会给村民送来食物,教会村民们种庄稼,而后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之后便消失了。
村民都觉得仙女是神灵,于是给她建了一所古庙。也就是现在留仙洞的龙母古庙。
现在的留仙洞几乎是产业园了,也别有一番风景。
对面喊
在坪山区的金田路上,距离深惠交界不远处,座落着一个小村庄,有着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对面喊」。
据闻在清康熙年间,叶姓人家在坪山的开基祖叫叶培初。
有一次,叶培初要写请帖,请的代书先生迟迟不来,这时小货郎许庭聪从门前经过并自告奋勇代书请帖。
此后,二人交往甚密,叶培初还把小女儿许配给了许庭聪。许庭聪成亲之后建起了自己的新房,和岳丈的房屋隔田相望。
每至逢年过节,女婿家都要备上好酒好菜,请岳丈家人前来过节,岳丈家这边的人听到招呼声后就说“对面喊吃饭了,我们快去吧!”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许氏住的地方叫作“对面喊”。取名就是这么随意。
大脑壳山
都说深圳人爱爬山,那么「大脑壳山」你知道吗?
大脑壳山横亘于梅林和民治之间,是梅林山的最高峰,主峰海拔385.4米,是观澜河的源头。
这里的登山路都是很原始的土路,更像是以前人为踩出的野道,没有用人工的石头做成台阶,而是运用原本的土路,挖出一个个的登山台阶。
至于名字来历暂时无从考证,团团欢迎了解的朋友在文末留言区补充!
上下沙
在深圳,一听到什么上沙、下沙、大沙河之类的,总会让人以为误闯西游记?或者总是觉得有种“杀气腾腾”的感觉……
其实如「上沙」「下沙」「沙头」这些地名,都是和当时的地理特征有关系。
古时候这些村落近海,海水把这里冲积成很大的沙滩地,而村子建立在沙地上,便都围绕“沙”来取名,过于接地气了。
跌死狗
在梧桐山上有一个叫「跌死狗」的地方,现在听起来有点难登大雅之堂。
其实这些“跌死”系列所处的地段,原本都是比较高耸的山峰和陡峭的村落,因为地形地势严峻,所以就此命名。
与动物相关的深圳地名还有西冲的猪壁山、赖尿洲,公明的猪婆山,龙岗的马屎坜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地图上搜搜看。
大水坑
来到深圳,避免不了“踩坑”。不过这个坑是真的可以走的“坑”。
在深圳盐田区和龙华区都有叫「大水坑」的地方……是不是觉得这名字过于好记敷衍?
除了奇葩的大水坑,深圳带坑的名字实在太多了。
比如杨梅坑、白泥坑、甘坑、棺材坑、鸡屎坑、东坑、南坑等。主要都是根据地势地形情况来命名。
但是最惊悚的还是盐田的棺材坑,这真是个不好说出口的地名。你哪的?我棺材坑的 ...“棺材坑”脱口而出那一刻,都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深圳很多地名基本上都是源于本地客家人用客家话起的名字,比如布吉,就是客家话的蒲隔。前面说到的坑啊,坪啊,圳啊,都是客家话常用词汇。
据不完全统计,以2018年左右的社区为基础单位,深圳地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为:龙 36 田 32 南 31 沙 30 ;湖 29 园 24 山 23 岗 23 海 23 岭 23 ;福 19 华 17 梅 16 花 16 塘 14 坑 13 水 13 布 12 围 11 村 11 湾 10 联 10 ;竹 9 涌 8 石 8 罗 7 渔 7 木 7 埔 7 景 6 白 6 桥 6 香 6 井 4 港 4 江 3 溪 3 圳 3 澳 3 川 2 泥 2 岩 2 深 1。
深圳的地名大多数都通俗易懂很好记
非常接地气~
你还知道哪些深圳有趣的地名呢?
快来留言和团团分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