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大毕业生到新疆支教,助力全校98%学生实现大学梦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6月8日17时,为期两天的2022年新疆“三校生高考”(即面向中专、职校和技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正式结束。对于即将完成三年“西部计划”服务期的支教老师陈小玲来说,陪伴第二届“高考班”毕业生走进高考考场之后,她也即将踏上返回家乡广东清远的路程。

“我在大学期间就非常关注和向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陈小玲说,能在基层、为西部奉献自己的力量,就是她的“诗和远方”。

3年前,陈小玲从广东药科大学毕业后,马不停蹄地来到新疆喀什,踏上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之路。起初,她在喀什地区伽师县民政局服务,帮助当地因病、因学、因灾等造成家庭困难的群众申请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伽师县在2020年11月终于正式完成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陈小玲说,她首次选择延长志愿服务期,正是想亲眼见证这个小县城脱贫摘帽。“这一年我切实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在变好,深切体会到基层单位工作的价值。”

在服务期的第二年,陈小玲成为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支教老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挑战不小。据她介绍,当地的师资力量非常紧缺。“我去了最需要我的地方,事实也证明这里确实需要我。”

陈小玲的想法“很简单”,在她看来,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就是要努力奉献和给予爱,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点亮他们心中的光。

“这里有不少学生觉得自己考了个很差的学校,因此对前途感到迷茫,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任自己成为所谓的‘坏学生’。”在陈小玲看来,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要激发学生的动力和希望。

于是,陈小玲为学生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不断鼓舞学生不要放弃理想,要通过努力奋斗来构筑人生意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校生高考”上大学。

但是,学校不仅师资力量不足、课时工作量大,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是更大的挑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实现较为理想的高考目标,是我最大的压力。”这一年,陈小玲全身心扑在教学上,备课、上课、改卷、谈心谈话、开班会、巡查教室等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回忆起来,她说“每天都很忙碌,却感到充实而浑身都是力量”。

2020年底,学生因疫情未能返校,学校在这期间也没有直播课堂的安排和要求,但陈小玲主动利用线上软件,每天为学生进行直播上课。“从刚开始的几十人到后来200多人在线,我真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她感慨道。

2021年6月,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个“中职高考班”交出了升学率高达98%的优异答卷,更多孩子实现了大学梦。

“陈老师,你可不可以再留下来?我们真的很需要你。”去年初,陈小玲决定续约第三年,也是最长服务期,“我要在2022年6月将学生都送到他们理想的大学去。”这两天,她如愿带着她的第二届“中职高考班”学生,走进高考考场,陪伴他们追逐梦想。

“有付出、有汗水、有收获、有感动,在这里的所有经历都将成为我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记忆,也会成为我继续用奉献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源动力。”陈小玲说。

【记者】姚昱旸

【通讯员】倪慧玲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