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乘风破浪,我守护梦想!致敬每一个送考人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又是一年高考季。今年,全国共有1193万高三学子走上考场,书写自己的人生答卷。

热搜榜上,有关高考的话题讨论度居高不下。除了考生和考题,送考也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家长老师的“花式送考”,仪式感拉满;各地民警的暖心护送,安全感十足……今年高考,在一幕幕送考场景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不出意外,这些“意外”又出现了 

高考首日,各种“高考例行警务新闻”再次如约而至。

考生丢失身份证、准考证已经是每年的“基本操作”了,今年甚至又出现了各种“新剧情”。

粗心的考生忘带准考证,家长因太过焦急又送错考场。↓

一考生上厕所时身份证不慎掉落,被水冲走,幸好在特警的帮助下及时拿到了临时身份证明。↓

离考试还有不到十几分钟,一名考生的准考证却被同学带进考场,最后还是在民警的帮助下拿回了自己的准考证。↓

连日的暴雨致使考点积水严重,学生赴考受阻,民警来帮忙,坐着划艇和铲车参加高考想必是一次极为难忘的经历。↓

湛江廉江普降暴雨,民警用铲车护送高考考生

对于这些场面,全国各地的警察叔叔表示已经“习惯了”,他们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广州为例,警方在每个考点均设置了安保服务综合执勤点和羊城铁骑护考小分队,投入安保警力近6000人,诸如涉考报警求助、紧急临时身份证办理等都不是难事。

而对于忘带准考证、身份证等高频事件,部分省份也出台了相应的举措。

比如,今年浙江试点“刷脸进考场”,考生可以通过刷身份证或刷脸的方式,出示本人准考证、健康码、行程信息、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检测信息等“五码合一”。一旦忘记携带身份证,可以先报身份证后六位,用刷脸的方式进入考场,家长只需在考试结束前将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明送到考场即可。

另外,北京教育考试院也明确,考生如果忘记携带身份证或准考证,可先参加考试,但在下场考试前要向监考教师交验。

警务新闻年年有,每年都有新情况。

但民警全力以赴的守护,铁骑使命必达的决心,始终不变。

有一种坚持,叫“张桂梅送考”

送考这件事,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张桂梅校长坚持了12年。

张桂梅连续12年给学生送考

一如既往,凌晨五点,张桂梅在学生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教学楼,将所有灯一一点亮。清点人数后,她与学生一起坐上前往考点的车。

车上,张桂梅带领学生一起合唱,为学生鼓舞士气;考场外,她就着一块腐乳加一碗炒饭匆匆吃完晚饭;回到学校,等所有学生都吃完饭、回去休息,张桂梅才满意地离开。

张桂梅的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2002年,目睹山区贫困女孩求学之艰,她四处奔波,挨家挨户做工作,于6年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图源:新华社

图源:新华社

这些年来,为了让姑娘们考出好成绩,张桂梅与学生们同吃、同住,陪伴她们学习。她每天早上5点起,快凌晨1点才躺下,即使一身病痛也在所不辞。

张桂梅的手上贴满止痛胶带。图源:新华社

张桂梅的手上贴满止痛胶带。图源:新华社

“要让山里的女孩受教育,让她们改变命运!”自2011年第一届学生参加高考以来,张桂梅把2000余名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如今,不少学生已经成为医生、教师、警察、部队军人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张桂梅把半生都用来改写大山女孩的命运。

12年,一批又一批大山里的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12年,饱受疾病困扰的张桂梅身体愈发单薄;

但张桂梅身为“燃灯者”的初心,始终不变。

这场爱心送考接力,延续了13年 

来自安徽阜阳的张晓慧,今年再次成为高考爱心送考车队的一员。

张晓慧的爱心送考之路,要从13年前说起。彼时,张晓慧的父亲是阜阳市较早一批参与爱心送考的志愿者。不幸的是,2010年5月,父亲就因白血病逝世了。

“父亲把送考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从那以后,她开始代替父亲继续参加爱心送考。

13年来,每逢高考季,张晓慧总是将一个又一个考生安全送达考点,风雨无阻,从未缺席。高考结束后,她还会收到来自考生的致谢电话。这条爱心送考路上,张晓慧收获了众多爱与感动。

从父亲到女儿,爱心在接力中传承。

那份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精神,始终不变。

开了19年的高考专列,今年停运了 

对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的考生来说,今年的高考与往年有些不一样——这是大杨树镇的考生第一年在家门口参加高考。

6月7日,考生进入大杨树二中考点参加高考。图源: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

6月7日,考生进入大杨树二中考点参加高考。图源: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

在过去,通往考点的路可谓是困难重重。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大杨树镇的考生需要多次换乘汽车、火车,横跨135公里,前往鄂伦春自治旗政府的所在地阿里河镇参加高考。

化解“赶考”之苦,“高考专列”应运而生。从2003年起,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加开了去往阿里河考点的高考专列。

多年来,“高考专列”不断提档升级——从绿皮火车换成空调车,车上不仅有文具、药品,还陆续配备了心理咨询师、随车医生,为赶考的学生保驾护航。

2003年,首趟“高考专列”从大杨树站开往考点所在的阿里河镇。图源: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

2003年,首趟“高考专列”从大杨树站开往考点所在的阿里河镇。图源: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

这条全国唯一的“高考专列”,将3.4万余人次的考生和家长送出大山,帮助7000多名毕业生实现大学梦。

今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复设立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二中学高考考点,建有标准化考场28个,每个考场可容纳30名考生,可容纳考生超过800人。

由此,大杨树镇考生告别“异地赶考”,“高考专列”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车停了,人没停,这种服务理念还继续延续下去,在哪都是为人民服务。”服务高考专列19年的大杨树站客运主任程显闽说。

从辗转奔波到专列直达,天堑也能变通途。

从“异地赶考”到“足不出镇”,学子逐梦的道路不再遥远。

那份服务广大学子和地方百姓的理念,始终不变。

铁路志愿者在考点外设置服务站,为考生暖心服务。

铁路志愿者在考点外设置服务站,为考生暖心服务。

每年高考,考生是主角。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送考人。

高考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考场内,考生们奋笔疾书;考场外,民警、教师、爱心司机……全社会都在为每一个学子的梦想而努力。

你只管乘风破浪,我为你保驾护航。

这大概就是高考路上最美的风景线。

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阜阳交通广播等

【话题整合】辜继漫

【策划】何勇荣 丁晓然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