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先生(化名)今年5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腹痛,伴稀烂便。曾辗转多家医院包括省级三甲医院,多次行腹部CT、MR及胃肠镜检查,病变性质仍不明确且一度怀疑肿瘤性病变。
上半年初,李先生腹痛仍未缓解来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就诊。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唐贝为李先生进行结肠镜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高度怀疑克罗恩病,但需要对整个消化系统进行更全面及精准的检查评估。但是对于小肠部位的检查,普通胃肠镜并不能探及到详细的情况,需要一种准确、直观的检查手段来对李先生作出精准的评估。唐贝医生邀请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莫家彬会诊后,决定行小肠CT造影检查。
通过小肠CT造影成像检查后,图像清晰的显示李先生除升结肠、空回肠多发节段性、跳跃性肠壁增厚,并呈明显分层样环形强化,这是小肠克罗恩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结合临床诊断相对明确,唐医生对接下来的治疗就更加胸有成竹。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后复查,李先生的症状明显好转。那么,小肠CT造影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有什么作用呢?
小肠CT造影(CT Enterography,CTE)是对小肠行CT扫描的一种检查方法,是通过口服中性密度造影剂后充分扩张肠管,利用多层螺旋增强CT快速、薄层扫描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来清晰勾勒肠壁、肠腔及肠管外病变。因其无创,且对肠壁内、肠外病变的诊断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内镜检查的局限和不足,有助于合理、准确的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及术前手术指导等。该检查操作简单,患者的耐受性较好。主要是针对小肠的病变,与目前成熟的胃镜、结肠镜结合,堪称消化系统检查的“三剑客”,传统小肠检查盲区有望得以解决。对于小肠疾病累及的范围,是否有并发症、整体疾病活动性评估、狭窄性质的判断、治疗前后对比疗效评估等问题,CTE都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检查适应症
1.小肠梗阻:显示梗阻近段肠管扩张,远段空虚萎陷,扩张肠管与萎陷肠管间出现“移行部”。
2.克罗恩病:能高度精确地显示黏膜病变、肠壁增厚及肠外并发症,能显示瘘管与周围肠管的关系,判定病变的活动性,并能反映有无结肠受累。
3.肿瘤:CTE能更精确地判定小肠肿瘤的数目。有学者认为CTE能发现小到直径5mm的结节,能清楚显示黏膜或黏膜下结节。能有效区分恶性肿瘤、纤维化和粘连。
4.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包括胃肠道间质瘤、类癌、小肠腺癌、Meckel憩室和空肠的血管畸形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5.其他:区分放射性肠炎的受累节段和正常肠管:能清楚地显示梗阻原因;能清楚显示肠内瘘等。
检查前准备
① 清洁肠道,禁食。
② 扫描前1小时口服2.5%等渗甘露醇1600~2000ml。
③ 直肠灌肠(等渗甘露醇溶液300~500 ml)。
供稿:罗洪
初审:欧鸿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