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
6月6日到了芒种节气,这是阳气较为旺盛的一个节气,此时开始,天气甚热,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北方进入雷雨、阵雨天,而南方则已进入连绵梅雨天天气,异常湿热。此节气养生要注意防暑祛湿,既要饮食调理,更要起居养生。那么五形人在芒种节气应如何调养才能顺应节令的变化呢?
一、先判别您的五形人体质
木形人的体质特点:肤色苍色,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并有才能,非常劳心,体力不强,多忧虑,作事勤劳。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春夏,不能耐受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
火形人的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对事物的理解敏捷,走路时肩背摇动,背部肌肉丰满。其性格多气,轻财,缺乏信心,多虑,认识事物清楚,爱好漂亮,性情急,往往不能享受高龄而死亡。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春夏,不能耐受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
土形人的体质特点: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大腿到跳胫部都生得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全身上下都很匀称,步履稳重,举足轻,他们内心安定,助人为乐,不喜依附权势,而爱结交人。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感受春夏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
金形人的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呼吸平缓,说话虽少,但语出惊人,心胸宽广,富有远见稳重自持,组织力强,为人敦厚,做事认真。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感受春夏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
水形人的体质特点:体型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机智,灵巧,步态,反映灵活,诡计,善辩,喜动,富于灵感,好幻想,喜自由,多疑嫉妒,心胸比较狭窄。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感受春夏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
二、了解一下芒种节气的养生大则
精神调养:平心静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外界一切事物,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避免恼怒忧郁,以保证气机得以宣畅。
起居调养:由于气候湿热,应适当喝水以补充丢失的津液。此外还要勤洗澡,以利“阳热”从皮肤疏泄。衣衫应勤换洗,以防真菌感染。多穿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衣服,如棉布、丝绸、亚麻等制品。睡好子午觉,因为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有助于阴阳之气的顺接,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
运动调养:因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较大,要注意通过运动促进排除汗湿,增强抵抗力,但应避免烈日暴晒下运动。建议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慢跑、体操、游泳等;避免运动过后大量汗出,同时忌运动过后立即饮冷饮,以防损伤脾胃。
饮食调养:宜减酸增苦,补肾助肺,调理胃气,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具有祛暑生津、益气健脾的饮食,可多食苦瓜、节瓜、青瓜、绿豆、冬瓜、苋菜、枸杞叶、西红柿、木耳、西瓜、桂圆、荔枝、木瓜、椰子、香瓜、山药、土茯苓、白术等。
三、根据个人五形体质进行个体化养生
木形人:保养阴液、调养肝脏
精神调养:修身养性,保持心境平静,避免脾气暴躁,以防暴怒伤肝。
起居调养: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的精力,顺应阴阳之气的开阖。起居出入防寒,使用空调或者电风扇要避免凉风直吹,尤其是夜间睡眠或者是出汗的时候。尽量保持空气清洁、流通,在早晨或者傍晚可以到公园散步放松形体。适当补水,避免引用浓茶咖啡等兴奋精神食品。
运动调养:适当减少运动量,避免大量汗出,以保阴液。建议以散步、爬山、导引操、太极拳等舒缓类运动为主。
饮食调养:宜服健脾益气,养阴生津之品,如蜜桃、西瓜、香瓜、青瓜、绿豆、木耳、玉竹、薏苡仁、百合等。
药膳可选择“薏苡仁百合荸荠煲”: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荸荠250克。将薏苡仁、百合洗净,用温水发透,荸荠去皮洗净,一切两半。将荸荠、薏苡仁、百合同入瓦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炖煮45分钟即成。有健脾、养阴、清热的功效。
火形人:养阴生津
精神调养:避免情绪起伏太大,戒暴戒怒,保持平和的心态,以保证气机得以宣畅。
起居调养:日常劳作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减少烈日下暴晒的机会,必要时启用冷气、风扇以降低体热。而衣服颜色可选浅色系以减少对自然界阳热的吸收。勤饮水补充体内津液,勤洗澡去除体表湿热之气。注意出汗后切勿立即洗澡,以免“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出现痤疮、湿疹等疾病。
运动调养:应避免日晒下运动,运动强度不宜太激烈,不宜大汗淋漓。可选择游泳、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类型以活络筋骨。
饮食调养:宜进食养阴生津之品,如白茅根、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
药膳可选择丝瓜粥:鲜丝瓜1条,粳米100克,白糖少许。将鲜丝瓜去皮和瓤;粳米淘洗干净备用。将粳米放入锅内,鲜丝瓜切成长2厘米、厚1厘米的块,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成。鲜丝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块做粥。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润肌肤的功效。
土形人:健脾化湿醒胃
精神调养:心境平和,心胸开阔,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无偏好之心,以使气机和畅,气血和顺。
起居调养:起居劳作宜缓不宜急,以免大汗伤津。注意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大汗出、汗出后即刻吹冷风空调等。提倡早睡,不宜熬夜。白昼避免久坐久卧,以防湿浊困阻,影响气血流行。根据咽喉干燥程度适当补水,要讲究少量多次补给,且以温开水为佳,既可及时补充津液,促进机体代谢,又不会加重肠胃负担。
运动调养:活动锻炼应选择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当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应减少户外运动。平时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但尤其应避免运动后立即饮冷饮等容易损伤脾胃的不良行为。
饮食调养:应避免暴饮暴食,以防损伤脾胃。宜进食健脾清热祛湿的食物为主,如荷叶、荠菜、白茅根、芦根、茯苓、冬瓜、西红柿、西瓜、木瓜等。
药膳可选择五叶芦根饮: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枇杷叶、鲜芦根、佩兰叶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适量。将上料洗净,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代水约500ml,再加入其他药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成。有芳香化湿、健脾醒胃的功效。
金形人:健脾益气养阴
精神调养:平心静气,乐观向上,尽量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可多进行书法、钓鱼等陶冶性情。
起居调养:避免贪凉过度,如长时间空调制冷、风扇纳凉,或者反复饮冷喝冰,以免“形寒饮冷则伤肺”,损伤肺金之气。还要远离传染源,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宜和缓,不宜急躁,更不宜反复出汗,以防损耗肺阴。平时重视睡子午觉,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
运动调养:宜清晨河边、公园、林荫道等阴凉之处运动,如慢跑、羽毛球、太极拳等。
饮食调养:宜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薏苡仁、沙参、百合、苋菜、枸杞叶、木耳、桂圆、木瓜、椰子、香瓜等。
药膳可选择薏苡杏仁粥: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净,杏仁去皮,洗净;先将薏苡仁、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继续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成。有健脾祛湿、补肝的功效。
水形人:健脾清热祛湿
精神调养:心情开朗,豁达乐观,避免忧思劳累,防止忧思伤脾。
起居调养:坚持早睡,建议睡到自然醒,但勿懒床,以固护体内阳气。中午饭后适当午睡或者闭目静卧养神,可更好地恢复体力,为下午学习和工作提供保障。起居出入防寒,当使用空调或风扇时,尽量让风扇或空调出的风对着墙吹,或者用挡风板避免风直吹人体,也可以客厅开空调,让凉风从客厅进入卧室,让卧室凉下来即可。也勿贪凉饮冷,以防伤及肺脾之气。上午可在太阳下稍做活动(不宜出汗),以发散体表湿气。避免过度劳神用脑,减少精力消耗。
运动调养:避免运动后立即饮冷饮、运动后立即洗澡等行为,以防正气损伤,与外界湿热之气相合,引发腹胀、恶心等不适。运动可选择散步、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轻柔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
饮食调养:宜多吃健脾祛湿之品,如山药、太子参、白术、茯苓、绿豆、冬瓜、苋菜、枸杞叶、木瓜、椰子、香瓜等。
药膳可选择薏苡仁赤豆汤: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前两味洗净入锅,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加红枣、白糖,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当点心吃。有清热健脾利湿养肝的功效。
池晓玲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主任中医师,教授,二级正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医哲学访问学者,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
兼任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疾病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首席专家顾问、广东省保健协会健康服务示范基地首席专家等40多个学术任职。
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工作近40年,坚守中医原创灵魂,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推进中医肝病的传承发展,创立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及其创新性学术思想,建立以辨证论治为主导的“预测-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肝病防治模式,疗效显著。先后主持及参与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课题各1项,主持制修订国家级行业标准2项,参与制订国家级行业标准、学会标准12项。主编及参编著作20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科技成果证书1项、新技术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华夏医学科技奖1项,广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擅长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疗法、中医外治法、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提出并实施中医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治疗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供稿:池晓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