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全疆地州级医院首例TAVI手术

广东援疆
+订阅

通讯员:张茜 钱卫秀 冯家乐

近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特派专家李光教授、董豪坚教授的指导下,由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喀地一院”)冠心病二科援疆专家王培宁教授,心律失常科依马木麦麦提主任、阿力木江副主任主刀,成功为一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开展了全疆地州级医院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标志着该院瓣膜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技术达到了新高度。

安外尔(化名)大爷今年62岁,多年来一直饱受“心脏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折磨,近几年更是反复住院治疗,但效果始终不甚理想,“每次出院不到两天就会胸闷、气短,夜里也不能平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让我常常感觉生不如死。”

5月16日,安外尔大爷心功能恶化,在家人的陪同下入住喀地一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寻求手术治疗,“喀地一院是我们最信任的医院,这是我们的最后一丝希望了……”但遗憾的是,经过检查显示其主动脉重度狭窄同时伴有二尖瓣重度反流,心脏大血管外科综合评估后认为,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低,全身情况极差,开胸换瓣九死一生,目前已经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

▲图丨院内多学科会诊

这怎么办?难道要放弃吗?

“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病人!”面对患者的复杂情况,CCU麦麦提主任当即向医务部申请开展多学科会诊(MDT),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巧合的是,参与会诊的王培宁教授、心律失常科依马木麦麦提主任及阿力木江副主任今年申报的新技术——TAVI手术恰好适应该病人的治疗。

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曾经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禁忌手术。而TAVI手术是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无需开胸,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治疗安外尔大爷的病症的唯一有效手段。

“虽然TAVI手术是治疗该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但目前全疆仅有自治区两家上级医院开展过这项手术,其他地州医院仍是空白,经验较为缺乏,且患者身体情况较差,手术风险也极高……”尽管找到了治疗方法,但前路仍然困难重重。

▲图丨粤喀专家视频连线商讨手术方案

对此,王培宁教授充分发挥自身桥梁纽带作用,将该患者的情况汇报给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陈纪言教授和谭宁教授。后方医院高度重视,专门就此病例多次召开视频会诊,商讨手术方案,并决定派遣在此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李光教授和董豪坚教授赴喀指导,以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两位专家抵喀后,联合喀地一院心律失常科、冠心病二科、CCU、影像中心、超声医学科等粤喀专家完成了患者的主动脉根部测量、冠脉测量、主动脉弓测量、外周入路测量等工作,综合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图丨专家团队手术中

5月21日上午,在两位远道而来的专家指导下,由王培宁教授、依马木麦麦提主任、阿力木江副主任主刀,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导管室专家团队密切配合,手术历时三个半小时成功完成。当人工瓣膜成功释放后,跨瓣压差由术前的96毫米汞柱下降至术后的2毫米汞柱,即刻超声显示无反流和瓣周漏,二尖瓣反流也由重度改善为轻度,整个手术过程中也没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发生,导管室内不禁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图丨患者术后情况

术后两小时即拔管撤机,患者血压在没有升压药的情况下明显回升,术后第二天,患者心衰指标(BNP)从术前4000ng/L降低到500ng/L,呼吸顺畅,恢复良好。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包括先天性、风湿性及钙化性,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显著升高,若不及时干预,后果将难以设想。TAVI手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手段,对于高龄患者、不能开胸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 与药物治疗相比可降低病死率 46%,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丨手术团队术后合影

此次喀地一院成功开展该例TAVI手术,不仅成为了全疆地州级医院该项技术的先行者,为该院接下来更好开展该项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结束了该类病人需要转院治疗的历史,让当地人民群众足不出院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