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诊室故事
何女士,75岁,2个月前开始出现反复头晕,表现为头部昏沉不稳感,并发作晕厥1次,入院完善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拒绝进一步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口服药物保守治疗后,头晕症状仍反反复复。现为求中医治疗,遂至邹旭教授门诊就诊。
首诊时症见:腹型肥胖体型,步态不稳,行走缓慢,精神疲倦,患者自诉时常有昏沉样头晕,四肢乏力麻木,行走时如踩棉花感,胸闷、心悸,腹胀纳呆,入睡困难,大便粘腻,排不净感。舌象为舌淡,苔白腻偏浊。脉象为长桑君脉法中的双关紧,左尺脉道凹陷,总体为滑脉。既往病史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邹教授通过分析舌脉和症状,考虑患者病位主要在脑窍与三焦,辨证为痰阻三焦,髓海不足,治疗上则以行气化痰降浊为主。方选渗湿和里汤合归一饮合五苓散及五皮饮加减,方药为茯苓20g,苍术15g,厚朴10g,枳实10g,槟榔10g,法半夏15g,通草5g,滑石10g,大黄10g,黄连10g,路路通10g,泽泻30g,猪苓30g,桂枝10g,熟附子3g,干姜5g,炙甘草10g,川牛膝10g,青皮10g,陈皮5g,大腹皮10g,地骨皮10g,瓜蒌皮30g,羚羊角粉1包。共14剂,日1剂,饭后温服,并嘱咐患者平素注意多晒太阳,多活动出汗。并予针刺治疗,平衡针手法针刺代谢穴、太溪穴和外关穴,治疗后患者头晕、胸闷缓解,心悸平,自觉头脑较前清醒。
2周后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头晕症状明显缓解,大便1次/天,仍时有排不净感,胸闷、心悸症状稍减,胃纳改善,舌淡,苔白腻,脉滑,双关紧,左尺凹陷。方药在前方基础上增加芒硝10g冲服,再续服14剂。
邹教授指出,患者头晕、乏力、行路不稳等症状是由于脑窍空,髓海不足所导致的。因为脑为元神之府,能协调五脏六腑,统辖四肢百骸。而脑是受五脏六腑化生的气血津液的濡养和推动,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清阳之气得升,气血津液充足,浊阴糟粕下行,方能神清气爽,耳聪目明。而对于该患者来说,导致脑窍空的原因正是浊阴不降,清阳不升。
邹教授通过脉象考虑患者湿邪结于中焦,阻碍脾阳,脾阳不健,运化失调,气机不畅,而且除头晕以外,患者还有胸闷、腹胀纳呆、大便粘腻等症状,这正水饮、湿邪、痰浊停滞于三焦所引起的,舌象亦提示水饮内停,阻遏三焦通道,气血无以上荣头面。所以治疗以降浊升清为原则,将阻遏于三焦通道的水饮、湿邪、痰浊泻出,三焦气机恢复通畅,则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气血津液得以上升脑窍滋养髓海。用药上,选择渗湿和里汤以“开鬼门,调魄门”,使三焦内的湿邪从表出、从下泻;使用五苓散则是使体内停留的水饮得以气化,从小便而排;予归一饮是要调动体内的元气,促进气机的运转,再五皮饮以增强行气化湿之效;更佐以清热、凉血之品以祛湿郁之火。全方重在行气化湿降浊,使清阳之气与浊阴之邪相互分离,不再纠缠互结,故浊阴将,则清阳得升,症状缓解。二诊时,患者体内湿邪日久,未能尽祛,遂添一味芒硝以增强泻浊之力。
降浊升清止头晕
头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可引起头晕的发生,常见的如血压升高引起的以头胀不适为主的头晕;耳源性疾病引起的以天旋地转感为主的头晕;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以昏沉感为主的头晕;心律失常或脑血管痉挛引起的一过性晕厥为主的头晕等。
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在中医中可归为“眩晕”范畴,从《黄帝内经》中记载的“髓海不足,上虚则眩”以及后世“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之论,可见痰与虚在眩晕发病中的重要性。邹教授认为,痰饮致病与脑髓空虚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浊阴之气与清阳之气的关系。正常状态下,清阳上升出上窍,浊阴下降出下窍,人体升降平衡得以维持,阳气输布肢骸百窍,气血津液正常代谢,故脑髓得以充养。但在病理状态下,痰饮停留,即浊邪不降,清轻之气被浊阴敛住,导致阴阳不分,人体平衡被打破,正常的代谢受阻,气血生化失常,髓海失养。因此,治疗眩晕在传统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判断清浊运行状态,清气不生则生之;浊阴不降则降之;清气不生,浊阴不降二者兼有则升降并施,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在调整清浊运行时,邹教授多从渗湿泻浊,通利三焦入手,因为三焦作为“一腔之大腹”,主司气机升降,为浊阴与清阳运行的主要通道,三焦通则清浊分。至于如何调三焦气机,邹教授认为在年老患者群体中,首先可考虑从通泄大肠腑入手。黄原御在《素问悬解》中提出“年长者则肠胃日弱,容纳而传化迟,腑病为多”。年老患者脾阳虚弱,胃肠功能减弱,食入而不化,积于胃肠而成邪,阻滞气机。故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保持大便通畅是通利三焦的重要一步。
小妙招防治清浊不分型眩晕
1.清淡饮食,注意减重
清浊不分型眩晕多见于腹型肥胖、纳呆腹胀的病人,对于此类病人,减轻体重是最重要的调摄方法。通常此类病人会表现的神疲乏力,误以为是虚损,故自行服用温热补益之品,导致体内浊邪更甚,所以饮食上应避免盲目进补,宜清淡饮食为主,可多食橙子、樱桃等水果。
2.多运动,多出汗
除了饮食的控制以外,多运动、多出汗亦是调整气机的好方法。“动则升阳”,运动可以调动人体内的阳气,促进体内水饮的运化,加快代谢;出汗可以舒畅表郁,不仅可以是浊邪通过汗液排出,还有利于保持心情舒畅。除此以外,邹教授还建议,尽可能选择日间运动,在太阳底下运动,不仅可以采阳补气,而且还能促进排汗。
3.注意监测血压,必要时及时就医
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出现眩晕症状很有可能是合并高血压,这类患者眩晕发作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若收缩压大于160mmHg时,且休息后血压仍不能回落,就要及时就医,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往期推荐
邹旭诊室故事 | 上病下治心悸安,祛湿泻火带下止
邹旭诊室故事 | 湿邪为患尿酸高,调门祛湿疗效好
邹旭诊室故事 | 房颤频作苦心悸,化痰泻火焕神明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2020年9月,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2021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刘 佳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