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最近的“茶圈顶流”,非凤凰单丛茶莫属:先是随着“神舟十三号”绕着太空跑了一圈,又在国际茶日和潮州工夫茶大会上成为主角。
这并非凤凰单丛茶的第一次走红。上一次出圈时,它拥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鸭屎香。没错,风靡街头巷尾的鸭屎香柠檬茶,茶底就是凤凰单丛茶的其中一种。
而在茶圈,凤凰单丛一直是“茶中贵族”,顶级的能卖到3500元/斤。因凤凰山得名,凤凰单丛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至今已有900多年种植历史,原产地来自“中国乌龙茶之乡”——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
这个拥有巍峨凤凰山色、百年畲族村落的潮汕小镇,为什么能种出这么牛的茶?
01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最优质的茶
凤凰镇四面高山环抱,拥有“潮汕第一高峰”凤鸟髻。这里平均气温20℃左右,常年温和舒适。正是“山高日照短,云雾雨量多,冬寒来得早,春冷去也迟,盛夏无酷暑”的气候和水土,孕育出了香飘四海的凤凰单丛茶。
细品一杯单丛,有兰花香;再换一盏单丛,却是不同的杏仁香。专家介绍,凤凰单丛茶有80多个香型,是我国茶树品种中花香类型最多样的。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凤凰镇,最有地位的活着的古茶树当属距今约600年历史的大庵宋种。2016年4月,潮州凤凰单丛宋种以100万元/公斤的价格拍卖。据说,它泡出的茶汤橙黄、清澈、明亮,滋味爽口甘醇,耐冲泡,韵味香浓持久,带有自然的栀子花香味。
单株采摘、单株制茶、一家一技,数百年传承,成就凤凰单丛“一树一香”“一茶一味”的特色。
“凤凰单丛茶采青有‘三不采’,即下雨天不采,清晨露水不开不采,太阳下山不采,否则就会严重损害茶叶品质。”71岁的林伟周向记者讲解凤凰单丛茶如何“天生矜贵”。他是潮州市潮安区茶叶协会会长,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如何让每株茶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考验着不少制茶人。广东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柯泽龙告诉记者,为了保留凤凰单丛茶的特点,他坚持人工采摘,以保证茶叶的完整性;采用凤凰茶传统的烘焙方式——炭焙,经炭焙的茶叶具有特殊的炭香,且更耐贮藏。
柯泽龙介绍,制茶师傅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初焙(控制失水率在60%-70%之间),再将茶叶自然摊凉,进行二次炭焙,温度控制在100℃左右。
初次炭焙完成,要用手工拣茶,将茶叶黄片和茶梗去掉,筛选完成的茶叶放进焙笼中,在木炭燃烧时再盖上稻谷灰,形成阴火。
“这种最为传统的炭焙方式是茶叶提香的关键步骤。”就这样耗时10小时,精制凤凰单丛茶便可完成。
自然的馈赠,严谨的技艺,造就最优质的的茶叶。如果你非要问,为什么顶级的凤凰单丛茶能卖到3500元/斤?站上海拔1200米的凤凰山,看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才动手采摘、烘焙的茶农,或许就能知道答案。
02
人与茶之间形成最朴素的生存发展智慧
凤凰山又被视为畲族的发源地,多种研究资料认为,畲族是凤凰山的土著居民。位于凤凰山脉第三高峰山麓的石古坪畲族村是福建、浙江等地畲民公认的畲族祖居地。
石古坪村党支部书记蓝奕锋说,畲民常年游走凤凰山采集渔猎,意外发现野生茶叶能防暑提神,逐渐形成“畲山无园不种茶”的传统。
相传宋帝赵昺南逃路经凤凰山,口渴难耐,畲民献红茵茶汤,获赐名“宋茶”。这是当地居民口口相传的关于单丛的最早的“贡茶”故事。
宋朝时江西、福建等地的汉人为避战乱迁移,部分人在凤凰山落户生息。畲民与汉人世世代代,共建凤凰镇。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如今凤凰镇下辖2个社区、2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4.5万。
凤凰镇人与单丛相依相伴数百年,村与村之间,人与茶之间,相辅相成,形成最朴素的生存发展智慧。
乌岽、凤西,这两个村海拔约1000米,土壤好,茶叶质量佳。数千株古树形成万亩连片古树资源保护区。人人家里有古树,家家户户以种茶、制茶为生,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独到的制茶技艺——制茶流程整体相似,但每家每户对细节的处理不同,茶的味道自然各有特色。这两个村的产品主要走高端路线,近年以打造精细化高山古茶园为主要目标。
棋盘村地理位置海拔较低,茶叶质量难比高山茶,但可采摘次数多,产品主要走中低端路线,以量取胜。近年,该村在茶山间种樱花,试点“5G+智慧茶园”,实现生态化、标准化种植。
东兴村则是当地有名的华侨村,因为东兴海拔低,种茶收入少,不少村民选择出海谋生,销售茶叶这一路径。林伟周的祖父林点,在20世纪初就随千万“过番大军”到南洋谋生,将家乡的茶叶卖到东南亚,成为第一批将凤凰单丛茶带出国门的人。
据了解,目前凤凰镇拥有茶叶企业8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0多个,QS认证企业8家,注册商标35个,茶叶销售门市6000多家。
03
持续创新让凤凰茶香飘向更远方
喝茶是潮汕人“最重要的小事”,茶业是一方百姓最重要的生计。在潮州,凤凰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市委书记亲自抓的工作。
接过祖父和父亲的衣钵,林伟周不仅制茶卖茶,还逐步走向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起了千亩茶园、千坪厂房。这些年来,他还帮助其他茶农改良茶苗与制茶工艺,将祖辈的遗志灌注到凤凰单丛茶的事业之中。
柯泽龙是乌岽村人,年轻时走出凤凰,后返乡潜心钻研茶艺与茶业。他推崇传统制茶模式,却也清楚人力难以做到标准化。
“凤凰单丛要发展,必须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力。”他积极探索用机器代替手工摇青,一台摇青机一天可以摇20斤茶;引进灌装生产线,每小时能包装600斤约3000罐茶叶。
当前,鸭屎香奶茶风靡各大城市。柯泽龙表示,公司也抓住这一契机,与国内知名品牌奶茶店合作,成为原料供应商。一些茶叶相关产品,如单丛茶益生菌茶粉饮品、富硒单丛茶产品等,也已进入市场销售。
除了延长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提升单丛茶附加值外,凤凰镇也在积极探索茶旅产品——凤凰谷、棋盘谷、凤溪谷“三谷”项目,为当地的茶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目前,凤凰镇三产融合年产值超70亿元。
近日,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183天的凤凰单丛太空茶种,回到凤凰山完成种植。这是凤凰单丛茶茶种首次参与航天育种工程项目,也是我国目前驻留太空时间最长的茶种。人们期待,这批“天选”的茶种,能为凤凰单丛茶业与茶人、为凤凰镇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图为立在凤凰单丛太空茶种种植地旁边的纪念碑。新华社记者毛鑫摄
END
南方农村报记者黄旭君 李嘉镓
摄影 | 吴秒衡
跟题编辑 | 黄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