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嘹亮的火车汽笛,南沙港首趟中欧班列正式发车。
5月30日,搭载50个40尺集装箱满载着空调、液晶显示屏、灯具等中国制造商品的中欧班列从南沙港南站缓缓驶出,将经由阿拉山口出境,预计15天后抵达欧洲内陆。
南沙港首趟中欧班列的发车,标志“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沙港实现了无缝连接,为完善全球产业物流链、打造大湾区国际海铁联运枢纽、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广州向世界的通道日益完善。今年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增城西站中欧班列逐步完成铁路线路图固定化,日前,该站的第100列中欧班列成功开出。平均每月发行班列达20列以上,这里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开行密度最大的班列发运平台。今年,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预计开行300列,力争“十四五”期间开行1000列。广州中欧班列(大朗)形成8出2进,共10条常规固定线路的规模,贸易国别辐射西欧、东欧和东南亚等区域的30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物流链日益畅通,广州发车,加快走向世界。
更快的物流速度
首趟班列以运送广东省本地企业的高货值高附加值货物为主,配合本地特色产业出口。上海拓铁国际货运代理商务总监刘路香介绍:“本次列车主要满载珠三角企业的小家电、纺织品等货物。随着未来南沙港中欧中亚班列的双向开行,我们将利用南沙港与东南亚国家区位相邻、往返航线密集的优势,重点吸引东南亚往返欧洲、中亚地区之间的货源在南沙港集结中转。”
刘路香举例说,乌兹别克斯坦生产的钾肥通过南沙港回程中亚班列运往印尼,时效上比以往节省三分之一以上,可大大减轻客户的资金成本。
广州港南沙港区内有华南单体规模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区,配套铁路站场,此次南沙港中欧班列的开通,有望提高其“链”接世界的能力。
“以往在南沙港集聚的货物如要选择搭乘中欧班列,需要转关到大朗站等中欧班列站点。现在企业在南沙办理通关手续,货物在南沙港铁路南站就装上中欧班列,减少了转关环节,节约了集装箱调箱、堆存的时间和费用。”南沙海关运输工具监管科科长秦熠介绍,南沙港南站开通中欧班列后,整体物流时间缩短2天,出口至同一目的地的时间相较传统海运出口预计可压缩60%以上。
广东卓志集团是一家立足南沙的跨境电商企业,该公司总裁助理李恒表示,相对于海运和空运,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5,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2,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对具有一定运量规模且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硬联通”改善通道条件,“软联通”优化营商环境。“海关采取舱单归并简化申报手续,指导企业自主选择申报模式,减少报关次数,提升通关效率。通过设立中欧班列服务专窗、为监管作业场所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实施疫情防控期收发货人免到场协助查验模式等多种措施,助力大湾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广州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曾琦说。
更丰富的货物品类
线路的增加,源于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品类在不断拓展升级。“广州中欧班列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除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商品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明显。今年前4月,从广州大朗站发运出口的材料技术类货物增长超过1.5倍,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增长1.2倍。”广州车站海关关长杨静介绍,二季度以来,广州大朗站发运班列呈现高速发展态势,4月单月发车28列,环比增长75%,创历史新高。
李恒同样观察到,近年来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品类不断拓展升级。
“在出口方面,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发展到包括建材、汽车整车、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多种品类。”在李恒看来,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始发地,中欧班列出口运输的货物有很多是来自大湾区的优势特色产品,目前这里开行的线路越来越多,班次越来越密,且货物品类逐步向高附加值转移,可见大湾区及周边企业在产业上持续地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同时得益于中欧班列的发展,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
中欧班列的开通能够将越来越多的“广东制造”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让“广货”出口的运输时间降低,同时,世界各大品牌商和生产商又多了一个通道将货物进口到中国。
在进口方面,欧洲运往中国的货物品类也从早期的木材、汽车及零配件等逐步拓展到食品、饮品、化妆品等快消品类。“尤其在南沙,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集运和分拨中心,我们服务的预包装食品、奶粉等国内消费者喜欢的商品大都从这里进口,再通过调拨流转输入到国内各市场,因此国内进口商品的多样化发展离不开中欧班列的助力。”
广州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广州海关今年共监管开行进出口班列101列,发运9354标箱,货重5.30万吨,货值22.23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90.57%、76.56%、105.43%、44.35%。
更开放的格局
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持续紧张,海运集装箱价格已经连续三年大幅上涨。李恒观察到,近期,“疯涨”的海运费在回落,海上集装箱运输需求有所下降,难求的舱位也在近期出现宽松之势,客户对高质量运输服务的需求有增无减。
首趟中欧班列发车的发车,是广州港南沙港区打造大湾区国际海铁联运枢纽的一大缩影。更开放的格局才能适应更开放的经济形态。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区域的广州南沙港,有120余条“一带一路”海上航线,周边物流基础设施完备,货源地丰富,物流需求旺盛。南沙港铁路则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直接服务南沙港区集疏运和临港产业发展,为内陆地区打造便捷高效的出海口。
李恒告诉记者,卓志的国际物流南沙集运中心也已在南沙港区投入试运营,随着南沙港区中欧班列的开通,装卸区直接接驳铁路,仓内的货物省去了前程运输中公路接驳的成本,从而可以利用铁路联运、海铁联运的优势,响应更多的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卓志集团目前有大量奶粉、红酒等跨境电商货物从欧洲进口至南沙保税港区,非常期待南沙港能尽快开行回程中欧班列,届时卓志集团将第一个选择搭乘,为电商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助力南沙跨境电商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广州港自2020年成功试行“乌兹别克斯坦—大朗—南沙港—东南亚”首趟回程中亚班列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21列中欧中亚往返班列,路线通达波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等地。本趟班列是广州港与广东省中欧班列平台广物国际物流公司在黄埔港区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的基础上合作开行的第二条港区直发中欧班列,标志着广州港开启“国际班列+港口+园区+产业”运营新模式。
近年来,广州港南沙港区发展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港口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国际航线快速发展,外贸集装箱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
南沙港铁路于今年2月8日全线贯通至南沙港南站以来,海铁联运箱量已突破2.1万TEU,推动广州港海铁联运箱量突破9.4万TEU,同比去年增幅超49%。
在全球港口版图上,坐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交汇点优势,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五的广州港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当前,广州港正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和海铁联运,开展内河滚装汽车运输等新业态,推广“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便利化通关举措,推动南沙港区与内河港口高效衔接,形成内外衔接、干支联动的港口协同体系,服务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广州港物流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合顺表示,广州港将发挥南沙港区亚洲航线密集的优势,进一步吸引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往返欧洲、中亚地区货物在南沙港集结中转,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亚欧国际物流新通道,助力广州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
【南方日报记者】任燚 柳时强
【摄影】符超军 朱俊坤 黎其骏
【通讯员】邹井棋 于文 赵德志 关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