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为先!大湾区如何掌握核心生产力?| 经济粤评

经济粤评
+订阅

算力,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广东在这一赛道上的布局正在加快。

5月29日,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在韶关举行。

此次大会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召开的首个全国性大会,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政产学研汇聚一堂,两位省委常委致辞,三位院士发表主旨演讲,华为、华大基因、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以及多所一流高校的专家悉数到场。

大会为何有如此吸引力,韶关的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又将为广东乃至全国带来什么?

大会为何而来?抓住数字经济时代的加速密码

去年2月,广东获批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并在韶关高新区设立数据中心集群。

粤评君看来,此次大会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具有多重意义。

其一,满足广东经济升级发展的迫切需要。

算力就是生产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算力发展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将增长1293亿元。

广东数字经济规模庞大,在产业端,据智库机构测算,目前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近一半,规模全国第一,在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走在全国前面。在消费端,去年网上零售增长22.5%,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的28.9%。这些都为算力应用提供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蔡跃洲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要素的大规模使用,需要充足的算力资源作为保障。“打造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有助于集中调度、配置算力资源,不仅能为那些日常业务与数据处理密切相关的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算力支持,更有助于节能减排。”

其二,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提升发展质量。

面对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适度超前基建特别是新基建成为一个重要抓手。

在韶关的数据中心集群远非广东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全部。前不久印发的《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提出,加快700MHz 5G基站规划建设,布局建设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支持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深圳鹏城云脑、横琴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

如果说减税降费可以减轻企业的短期经营压力,数字基建则可短期拉动投资、长期助力全社会降本增效。

其三,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促进北部生态发展区与大湾区联动。

从全国看,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西部地区资源充裕,具备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于是,“东数西算”应运而生——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

换言之,这一国家级重大工程从谋划启动之初,就有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的重要使命。

回到广东,通过数据中心集群,可以大大加快韶关等地的产业发展,有力增进区域经济的协调性,促进韶关与珠三角乃至港澳的联动协同。

为何是韶关?灾害低发、电价低、区位优越

粤港澳大湾区枢纽的数据中心集群为何落地韶关?

作为全国“东数西算”工程布局中八大算力枢纽之一,该集群将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的布局,都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气候、能源供给等各项因素。”蔡跃洲认为,韶关能够成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算力枢纽节点,同样是综合上述因素的结果。

韶关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在地质构造上为非地震带的湘粤褶皱带,年平均气温全省最低,受台风影响较小,不受海风腐蚀,属于灾害低发区,数据中心运行安全可靠。

充足的清洁能源保障和低成本电价支持是发展数据中心的基础所在。韶关是广东主要的电源基地之一,大工业电价全省最低。“韶关的电力供给充足,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接近50%,无论是从降低运行成本还是碳减排角度,都是建设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的理想选择。”蔡跃洲表示。

当前,韶关正加快发展新能源全产业链,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十四五”期间,韶关规划新增开发风光新能源1100万千瓦,届时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可用上“全绿电”。

作为广东的“北大门”,韶关还是国家光纤一级网络节点北京至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的必经支点,数据交换低成本、低延时,能有效承接大湾区的实时算力需求和广阔市场。

“韶关范围内算力服务将可实现1毫秒响应,广州、深圳分别可达1.5毫秒、2毫秒响应,而广东周边省份可以实现3到5毫秒响应。”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方良周说,这意味着,韶关可以吸引很多外地业务的迁移。

如今,华韶数据谷项目、中电鹰硕数据中心项目、中国联通智慧客服南方中心项目等项目相继落地韶关,大数据产业加速聚集,已然形成规模效应。

当前,韶关提出将构建覆盖华南、服务全国、联通全球的数据资源和数据产业集聚中心,打造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韶关先后出台了《韶关市促进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企业补贴最高达3000万元。5月19日,韶关成立广东韶关数据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对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投、融、建、管、维、营”,为韶关实现换道超车装上数字引擎。

借“东数西算”东风,韶关大数据产业已迎来黄金发展期、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到2025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将建成5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规模,投资超500亿元,有力带动韶关在数据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千亿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

怎么建?让算力与产业集群深度融合

立足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如何建?

首先,这离不开算力网络的支撑。

“要像建设电网一样建设国家算力网,像运营互联网一样运营算力网,让用户像用电一样方便地使用算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指出,中国算力网的建设总体目标是实现全国大型算力的协同调度和高效计算,实现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重要节点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国算力一体化,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

这方面,广东已有一定基础。截至2021年7月,全省已投产使用的数据中心数量约310个,已投产数据中心56.6万标准机架,全省总算力(不含超级计算)达到16EFLOPS,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强劲,算力应用需求旺盛。专家建议,作为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韶关在推进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

“算力建设一定要落到实际应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魏少军建议,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要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的产业部门紧密结合。“广东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家电、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雄厚,抓住大湾区巨大的应用需求,与大算力中心的优势相结合,算力建设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数字产业集群和数字基础设施是‘车’和‘路’的关系。”数字广东公司董事长李恒白认为,“超前适度的开展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让路等车,形成‘以建促用’的发展效益,以‘一业带百业’,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举措。”

从战略定位看,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将全力打造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为此,广东将聚焦“数网”“数纽”“数链”“数脑”和“数盾”五大关键子体系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算力设施集群,建设成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样板标杆。

从产业发展历程看,数据积累、处理和应用的速度,往往决定了技术迭代升级的速度,也就决定了谁能在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权。在数字经济发展迅猛的当下,强大算力更是实时对接供需两端、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武器。

此次大会的召开,意味着广东数字经济的新基建上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主笔】王彪 范永敬 许宁宁 彭琳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南方日报韶关记者站

编辑 张会玲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