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老实实的种沃柑,现在村民们也不会落得破产的下场。”覃平告诉记者,村民们的“厄运”从2018年种下武鲜柑开始。
5月底,广西来宾市武宣县连日阴雨,气温持续维持在30℃以下。“今年这个时候的气温是种果这几年最低的,果明显比去年同期的小。”虽然现在果树看不出问题,但褐斑病发生严重,武宣县河耀村的果园园主覃平计划把自家最后这4亩武鲜柑砍掉,嫁接沃柑。
覃平的武鲜柑果园已经杂草丛生
2017至2018年,广西柑桔风头正盛,区内不少果农凭借种植沃柑或沙糖桔发家致富,八桂大地忽然卷起了扩种沃柑、沙糖桔的热潮。彼时的河耀村,包括覃平在内的二十多户村民也在盘算着种些柑桔。然而,广西桔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桔之源公司”)带来的武鲜柑,不仅让他们碰了一鼻子灰,也彻底让致富梦碎。
武鲜柑长势差、满地落果
从盘算种沃柑到种下武鲜柑
“2018年前武宣种柑桔的并不多,最早是经金秀、象州这条线慢慢发展到武宣。”覃平说,武鸣沃柑、荔浦沙糖桔等柑桔县域品牌还没打响前,武宣县主要种植甘蔗、水稻、玉米等作物,因为经济效益不高,不少农村家庭收入较低。
“因为听说武鸣不少人种沃柑都挣了大钱,武宣这边很多人就坐不住了,从2018年开始种柑桔的特别多。”
据覃平介绍,像他这样从没种过柑桔的农民首选品种就是沃柑,因这一品种优良、市场口碑好、受众也广,他们很认可。2017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村民就陆陆续续开始物色苗木,只待来年春天种下。
果实底部有小孔为武鲜柑一重要特征
2017年年底,桔之源公司来到村里,大肆宣传他们的“新品种”——武鲜柑。“洗脑式”推介让村民们信任了这一新品种,把要种沃柑的计划抛在脑后。
“桔之源公司在村里开大会把武鲜柑吹上了天,村民们不懂品种也无从分辨优劣,宣讲结束,到场的二十多户村民全部现场订购了武鲜柑果苗。”覃平回忆,当时的订苗场面十分壮观,村民们怀揣着发财梦,生怕钱交晚了,“致富苗”就卖完了。
河耀村果农和桔之源公司的订购票据
最终20多户村民以10元/株的价格共向桔之源公司订购果苗约16000株,金额超16万元。
覃平还保存着桔之源公司武鲜柑宣传单页,上面显示武鲜柑是桔之源公司独家引进的、五月份上市新品种,具有皮张柔韧适中、果皮光滑红亮细腻、糖分高、果肉消渣、口感甘甜等特点,尤其是4-5月上市可实现花果同树独占柑桔市场空白期,“优势”明显。
桔之源公司所印武鲜柑宣传单页
“就像他们说的,这个品种比沃柑好,3、4月份沃柑都已经卖完了,武鲜柑刚刚上市,卖价能达到5-8元/斤,而且他们还口头承诺包回收。优点说了一大堆,但丝毫没有提及武鲜柑的基因缺陷,高感褐斑病等问题。”覃平介绍,武鲜柑在武宣县根本不可能4-5月上市,在12月底到次年1月初就已经成熟,不采摘,非常容易落果,并且易发褐斑病,整个武宣种出来的果都卖不上价钱,基本以1元/斤甚至更低的价格卖出。
因为卖价低,无法兼顾种植成本,四年的风风雨雨已耗尽了果农们的耐心与信心。很多人都已经砍掉武鲜柑,改种糖蔗、水稻。在桔之源公司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武宣、黄茆、三里、桐岭等乡镇,已基本看不到武鲜柑的身影。
桔之源公司在桐岭镇的基地现在已经全部种上玉米(拍摄于2022年5月24日,李山提供)
果农损失超1000万元
“武宣县这几年种武鲜柑的农户,从来就没听说过有不亏本的,无非就是小户亏得少、大户亏得多的问题。”覃平表示,自家种的10亩武鲜柑,4年内亏了12万元,这12万元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其中5万元还是申请的无息贷款。
“贷款去年就到期了,因为种果亏掉没钱还,又申请了2年的延期还款,感觉特别不好意思,给政府添了不少麻烦。”老实巴交的覃平说政府提供担保并全额贴息才把贷款办下来,现在还不上钱脸上满是愧疚。
武鲜柑褐斑病严重影响果品商品性
武鲜柑的受害者除了像覃平这样的小户外,还不乏亏损更多的大户。
武宣县做电器生意的姚况在县城有三间门面,也有一些积蓄。因为那时候种柑桔赚钱,怀揣着致富梦的姚况也在2018年涌入种柑桔的大潮中。
“2017年下半年,桔之源公司主要成员之一的韦涛来店里买热水器,一来二去的也就接触到桔之源公司。”姚况说,正在考察柑桔市场的时候碰巧就遇上了到处推销武鲜柑的桔之源公司。
“当时我也考虑再研究一下别的品种,但韦涛知道我有意愿种果,就总是上门来找我谈合作。最后他直接说可以把他们在桐岭镇的基地划一片地给我。”姚况坦言,因为是直接接手他们的基地,这让他感到很放心。“相当于是我转租了桔之源公司的45亩地。”
武鲜柑落果严重,4年树长势也差
“我那块地跟桔之源公司的地同时期,但他们的基地根本就不管理,长势很差,现在想想可能他们原本就没打算好好种果,就是想把繁育枝条拿去卖。”姚况介绍,他种果这四年,两次卖果,一共卖了5万多块钱。算上四年的地租、人工、农药、化肥等投入,全部亏损约90万元。
三里镇的果农李山因为在2020年7月份发现该品种褐斑病发病较重,察觉不对劲便抽身脱离。尽管比大多数果农少投一年的钱,但种38亩武鲜柑前三年的亏损额也高达约40万元。
“种果要第3年才能挂果,前3年都是往里砸钱,看不到回报,3年每亩地的投资在1万元以上。”李山算了一笔账。
武鲜柑在幼果期不会表现出褐斑病
据武宣县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桔之源公司在武宣县与45名村民签订有购苗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158010元,推广面积超1000亩。按当地3年投资成本1万元/亩来计算,仅签订合同的果农,损失总计超过1000万元。
李山表示,他通过微信转账直接转给桔之源公司业务员,像他这样购苗的果农占绝多数,这些人都不在当地农业农村局统计范围内,果农的总损失无法估算。
维权翻出更大秘密
“果苗是桔之源公司卖的,但购苗合同写的却不是桔之源公司;并且合同标注种苗名称并非武鲜柑,而是软枝茂谷柑。”李山坦言他在事后整理材料维权时才恍然大悟,看清桔之源公司的真面目。
桔之源公司与果农的订苗合同
“签订合同时发现甲方是来宾市润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润荔公司”),果农们就提出质疑。但他们说桔之源和润荔公司为相同主体,润荔公司业务针对来宾市,桔之源公司主要服务武宣县,两公司无本质区别。”李山说,当时觉得他们说的也算合理所以也没有深究。
对上述合同责任人甚至苗木名称对不上号的问题,曾在韦涛手下打工的李尊告诉记者,润荔公司和桔之源公司主要成员基本是同一批人。2014年,这批人在来宾市迁江镇、桥巩镇等地销售W.默科特这一品种果苗。
但韦涛等人销售的果苗质量参差不齐,买到劣质苗的果农种植后损失惨重。
2017年,因为果农讨说法维权,润荔公司最终无法在来宾正常经营,因此转至来宾市武宣县改头换面成了桔之源公司。“所以早期合同上的甲方没有变更,而软枝茂谷柑更名武鲜柑则是取‘武宣’二字谐音,改名是为了更方便他们卖苗,是迎合武宣县市场的一种行为。”李尊说。
经武宣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证实,桔之源公司将软枝茂谷柑更名武鲜柑不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种苗管理办法》第四条之规定,即未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不合规,更名也无效。
一个疑点重重的公司是怎么做到底气十足到处卖苗的呢?
“桔之源公司‘诈骗’行为和农业部门监管不严存在关系。”李山介绍,武宣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未了解事实前,于2020年向桔之源公司出具《柑桔新品种武鲜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适应性试验报告》(下称“《报告》”)。
《柑桔新品种武鲜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适应性试验报告》复印件(由李山提供)
《报告》内文显示,武鲜柑在武宣县种植表现良好,成熟期在3月下旬至5月末6月初,并且植株生长正常,果实品质优良,产量较好,适合于本地区种植。
“《报告》相当于是农业部门认可了这个品种,但武宣县所有果农的实际种植表现和《报告》内文完全不符。”李山说,桔之源公司除了有《报告》“撑腰”外,武宣县相关部门也多次为其站台。
截止发稿,在武宣县人民政府网站搜索“桔之源”“武鲜柑”字样,仍可以看到一些相关新闻报道,不免会让不知情者觉得该公司既正规又有实力。
武宣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关于武鲜柑的新闻
随着事态的发展,武宣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出具的《报告》在受害果农间越传越广,争议也越来越多。今年2月,武宣县农业农村局针对《报告》展开调查。
桔之源公司已人去楼空(拍摄于2022年5月27日,李山提供)
在武宣县农业农村局给受害果农李山和梁智的答复信件中写到,“经核查,武宣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至今未进行过武鲜柑适应性试验,《报告》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福生擅自出具,违规《报告》已于2022年2月11日撤销。”
5月23日,记者走访武宣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了解虚假《报告》责任人处理情况。前来接待的覃姓负责人表示,涉事人李福生已被县农业农村局做内部停职处罚,其个人是否和桔之源公司有行受贿等其他违纪行为,纪委正在调查,不便透露更多。
虽然桔之源公司已人去楼空,但武宣县受害果农仍在积极搜集证据,准备诉讼维权。他们呼吁外省市武鲜柑受害者如经历相同遭遇,要积极向武宣县公安机关、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提供证据和材料,共同维权,减轻损失。
(注:文中覃平、李山、姚况、李尊、梁智均为化名。)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
四川资中血橙掉价!果农直呼今年亏损
你的果园中招了吗?柑桔白癞病正处于高发期!
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夏梢疯长怎么办?做好控梢保果是关键!
“以螨治螨”有良效!可减少柑桔红蜘蛛种群95%以上
柑桔割好了保果,割不好等于阉割,环割后遗症如何处理?
记者 | 翟振川
编辑 | 戴甜甜
欢迎点击关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