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在学校时趴在课桌上睡觉吗?
教室里面闷热的气息、窗外的蝉鸣声都留在了记忆中,唯一留下来的是自己翻了一遍又一遍的课本。
我们的课本,方方正正,略有厚度,放在书包里,堆在课桌上。
小小的一本书,记载着我们的一笔一画,随着我们从稚嫩慢慢走向成熟。
小时候,刚发下来的课本是要第一时间先翻一遍,看看这学期又要背几篇课文,还看不太懂新学期的知识,就只能先看看插图……
上学最怕哪几个字?
背诵全文并默写
即使在无忧无虑的读书时光,不可能一直快乐,如语文老师嘴里吐出的“背诵并默写全文”七个字是大多数学生的噩梦。
不知道你回想起时,后颈有没拔凉拔凉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些课文背下来,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春日里的场景,这是我们对春天最初的文字记忆。
看到下面这幅图,你是不是能回忆起那篇耳熟能详的课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一群少先队员在课余时间荡舟北海,这首歌人人都能唱出来,没错,这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流量CP和出圈IP?
课本也能造
李雷和韩梅梅已经成为了80后的集体回忆,就算是90后也对这个形象不陌生。
为什么叫“李雷”和“韩梅梅”?原来,这两个名字由中方编写组所取,但由英方主编格兰特最终确定。之所以选用这两个名字,因为好发音,叫“Meimei”是因为格兰特觉得,中国人喜欢给女孩起叠字的名字,这在当时也比较时髦,好听也好记。
在新版英语教材中,则总是有一个一定要插在Jenny和Tony中间的可爱小龙Gogo,深受喜爱。
有网友表示,“小时候还在书上给Jenny画婚纱,被老师发现,批评了我”。
课本涂鸦饶过谁?
杜甫闰土排着队
“杜甫很忙”这个词早在2012年3月就在网络爆红。
网友称,杜甫的老爹叫杜闲,为了避讳老爹的名号,所以杜甫很忙是因为不得“闲”。
而杜甫一辈子写了几千首诗,保存下来的有1500多首,没有哪首诗里面出现过“闲”字,人家可以“闲听桂花落”,但杜甫不敢。
从那时候开始,网上关于他的涂鸦就被传疯了,经过同学们的“二次创作”,杜甫时而身骑白马,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摩托飞驰……
只有想不到,没有画不到,所以,就算是在今天,杜甫依然“很忙”,时而做加油站小哥,时而弹起吉他。
鲁迅先生《少年闰土》中的经典人物闰土出生农村,衣着简朴,在月光之下手拿一把叉子,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他也因此被小学生们创作成了变装达人,给他换上了各种各样的衣服。
小时候是否能读懂?
现在看别有一番滋味
很多人从小第一次知道廉颇,就是一个背着荆棘藤条半跪下来的形象。
书中的插图,让“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跃然纸上。
在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个背影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的挑山工。
他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激励了无数人。
《金色的鱼钩》则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
插图里的鱼汤,冒着热气,香味似乎已经溢出画面,凸显过草地的艰辛不易。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落花生》中,父母的谆谆教诲,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这是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
即使十几年、几十年过去,这些插图始终充满魅力。
此时的我们已经褪去了幼时的稚嫩与无知,身上有的是成熟与自信。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小学课本中哪些插画让你印象深刻?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少年闰土 曹冲称象 倔强的小红军 挑山工 背影 完璧归赵 其他,欢迎评论留言 提交
【记者】王越莹
(综合自中国新闻网、国家人文历史,图片来自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