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度丨从南到北,能让全村出动的,是一场篮球赛

南方+

转身,后仰,全力起跳投篮,比赛仅剩不到2秒,在两名对手合围下,身穿24号球衣的小伙子一记超高难度的绝杀球,将比分完成反超。

近日这超燃一幕在网上大火。单是抖音平台,就有超过200万网友为这个小伙子点赞。

网络走红,这个小伙子不是第一次了。他叫石学念,来自贵州黔东南的一个小镇,目前就读于贵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篮球专业。2021年初,在自家杂货摊前,石学念系着红围裙,娴熟运球的一幕触动无数网友,“身上穿的是生活,手上打的是梦想”。媒体争相报道,称他为“摆摊的篮球少年”。

和石学念一样,很多乡镇青少年都有一个篮球梦。广厦队灵魂人物胡金秋、广东队小将徐杰、前国家队后卫陈江华,都是从农村走出来,通过篮球改变了命运的轨迹。但多数乡村少年都很清楚,能成为篮球运动员的只是少数,他们对篮球运动只是纯粹的热爱。而这份萌芽于青少年时期并持续一生的热爱,往往能带给乡村不可思议的变化。

篮球让乡村少年被看见

篮球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一个简易的篮球架就能满足基本的运动需求。篮球赛观赏性强,乡镇娱乐活动少,加上CBA等篮球赛和篮球明星的影响,一直以来,篮球运动都是最受乡镇群众欢迎的运动之一,每逢篮球赛,万人空巷一说并不夸张。

而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乡村少年,篮球更有着别样的意义。农村家庭的父母多在外务工,特别是父亲,多数在外忙于生计,缺席男孩的成长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篮球为少年带来伙伴、师长,带来自信心、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等,与其说是一项运动,不如说是成长陪伴。在互联网时代,这份陪伴又让少年获得更多。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曾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2018年,该州首府西昌市达甘洛县阿沙莫村,一个叫瓦尔阿木的年轻人执着于篮球梦,放弃在大城市务工的机会,用树桩撑起来的篮球架和一块泥巴地组成了篮球场,组建了“凉山黑鹰”篮球队。阿沙莫村少年的篮球梦由此启航,他们通过观看各种视频刻苦练习球技,而他们的练习视频又被传到网上,引来百万网友点赞,“凉山科比”“凉山欧文”由此诞生。篮球让这群山里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家乡,和北京小学篮球六连冠的球队交手,11岁的欧文惹拿到16分5篮板5抢断,罚球11中8,让全国惊叹。目前这群少年经常走出大山前往各地交流,与父辈的成长之路截然不同。

球场上,这群黑瘦的孩子用娴熟的技巧,使出许多成年人都很难做出的篮球招式:胯下、撤步、虚晃、转身、拜佛、背运、欧洲步、山姆高德等等,行云流水,毫无凝滞感。

一块并不平整的水泥地,一个简易的篮球架,几套褪色的NBA巨星球衣,几双普通鞋子,一颗汇集所有希望的篮球,这就是凉山黑鹰队的所有装备。

2020年9月20日,凉山黑鹰真的飞出大山,飞到了著名的北京东单球场。因为篮球,这些孩子得以走出大山,享受欢呼和簇拥、鲜花与掌声。如果没有篮球,他们的一生或许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篮球改变少年人生轨迹

如今,“儿童散学归来早,窝在家中看手机”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很常见。运动被视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凉山黑鹰”毕竟罕见,但用篮球代替手机,培养农村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热爱,能彻底改变少年的精神世界。

2020年,一个13岁独臂少年打篮球的视频一夜之间爆火,视频里,面对一个身高高出自己不少而且健全的成年男子,他毫不畏惧,球技熟练,动作行风流水。中国男篮国家队队长易建联转发视频评论“心,永远都是身体最强壮的部位”,CBA朱芳雨特地邀请他去看现场比赛,就连NBA篮球巨星库里都发文寻找这个孩子。

这个独臂少年名叫张家城,是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学生。5岁时,因为一场意外,他失去了右臂。2018年,他第一次接触篮球并从此爱上。2年时间,他打坏了至少3个篮球,穿破了7双球鞋。家里十几平方的客厅、学校的操场,见证着他飞速进步。

“篮球直径24.6cm,不大,却装得下我整个青春。”没人监督,没人要求,他全凭热爱。

凭着对篮球的热爱,一个“问题少年”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

1987年出生的张琼琼祖籍邵东,自幼随父母到湖南湘西龙山县城做针织批发生意。他曾是一个“问题少年”,由于父母生意很忙,他不喜欢与人交流,上学之余就是玩电脑、看电视,学习成绩很差,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结缘篮球后,在校篮球队这个战斗集体里,张琼琼和队友们在挫折中磨砺意志,在胜利中分享快乐,性格逐渐改变。

“打球让我快乐。”张琼琼说,“篮球的魅力让我慢慢迷上了这项运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与人沟通,人变得开朗自信,也有上进心了。”

篮球带给张琼琼的影响,也改变了他的人生目标:致力于农村体育教育,用篮球为孩子们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

小球成乡村振兴大助力

篮球让农村青少年被看见,也让一些潜藏多年的矛盾化解于无形,甚至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

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黄略村到文车村,不到1公里,中间只隔着一条河沟。黄略和文车两村的关系就如同这条河沟,被阻断了28年。2019年2月10日,黄略村和文车村上演了一场篮球友谊赛,这场球赛被村民戏称为“篮球外交”。这也是三四十年来,两村首次开展村际间“官方”交流活动。不仅两村村民,许多其他乡镇的人们也驱车前来观看这场颇有历史意义的比赛。

两村的年轻一代相聚在赛场,彼此击掌致意,一球泯村仇。

在福建晋江,1990年代的东埔村,为庆祝本村学生考上大学,举全村之力创办“金榜杯”篮球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金榜杯”已经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品牌赛事。

现在每年夏天,东埔村篮球赛事不断,平均每日观赛人数近千人,最高峰时看球观众达到1.2万人,赛事网络观看流量每场可达十多万人次。

“年年有比赛、村村有球队、人人是球迷”,在全国范围,从南到北,能让全村出动的事,估计也就是一场篮球赛了。

南方农村报记者杨娉婧 整理报道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富阳日报、华声在线、南方农村报等

编辑 樊静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