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珠海再启交通综合治理,交通“痛”在哪?

南方+ 记者

上周五,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市政府门户网站“民生在线”访谈活动时透露,珠海正积极研究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22-2024年),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缓解珠海交通拥堵状况。

交通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每座城市在发展扩容过程中的必答题。如今,交通已成为制约珠海城市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去年底召开的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更是将“交通提升”上升为未来五年珠海工作的主抓手之一。

在此背景下,能否答好这道必答题,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珠海城区交通的堵点在哪里?交通运输管理服务还存在哪些主要短板和不足? 畅通交通“毛细血管”有哪些可行参考做法?

近年来,每逢上下班高峰或重要节假日,珠海各主要干道堵车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高德交通报告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珠海全国拥堵延时指数为1.804,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一线城市。与之对应的,2020年底,中心城区道路晚高峰车速仅18.7km/h,同比下降5.3%。

这与珠海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有很大关系。截至2021年10月底,珠海机动车保有量为89.38万辆,其中小客车保有量为74.23万辆,小客车年均增速为13.9%。在高德交通千人拥车率排名中,珠海位居全国第十五,广东第二,仅次于东莞。

珠海机动车使用强度有多高?数据显示,珠海市小汽车日均出行次数为2.99次,即一台车每天几乎上路3次。

珠海车多路堵,堵在哪?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为优化城市内部交通路网、缓解城区交通压力,珠海就曾展开过一轮城区交通综合治理——《珠海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专项研究暨行动方案(2016-2018)》,提出了26条措施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治理行动。

这个行动方案显示,上冲检查站、板樟山隧道、九洲大道兰埔段、华发商都、富华里、扬名广场、沃尔玛等商业综合体以及城区各中小学上下学时段,人民路以及迎宾路会经常性引发交通拥堵;情侣路渔女段及周边凤凰路、海滨南路,每逢周末、节假日,旅游休闲车流同时聚集引发严重交通拥堵。另外,在一些瓶颈路段,常因为交通事故引发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

但此轮整治的效果并不明显。时至今日,上述路段仍是珠海交通的主要堵点。

整理近三年媒体报道,珠海城区发生交通拥堵的主要路段如梅华路、人民路、翠微路、明珠路、九洲大道、粤海中路、105国道等将近20条。此外,民众反映强烈的还有学校和医院拥堵问题,例如香洲实验学校、文园中学、九州中学等近10所学校,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等数所医院。

新一轮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将怎么治?珠海市交通局上述负责人透露,珠海交通综合治理将从道路供给提升、出行结构优化、停车供给优化、交通管理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

但目前,相关实施细则还未出台。从公开信息中获知, 珠海今年计划开展17项重点工程和举措,其中10条重点路段综合治理工作已列入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

治堵的背后,是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的跃升。

上月,《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摘要公布。该规划指出,珠海运输管理服务仍需改进优化,城市交通智慧化程度仍有待加强。

公开资料显示,“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城市智慧交通,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交通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国内大中城市交通建设也不断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广东省内,广州和深圳已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城市智慧交通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从2012年起,珠海智慧交通建设纳入《珠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框架。2017年底,珠海市智慧交通运行管理平台通过专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被视为珠海智慧交通发展的新起点。

“珠海智慧交通建设有一定进展,但总体看来,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珠海在智慧交通规划方面相对落后,创新的要素较少,智慧化水平相对较低。”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

例如,智慧停车建设上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如可实现一键预约共享、即时查看停车位的城市级智慧停车服务系统还没建立,而“停车难”已经成为近年来珠海市民的普遍诉求。

又如,智慧出行定制系统仍需加快构建。该系统能形成对整个城市的出租车、私家车等人车数据进行全面高效的整合和管理,汇聚地上地下全要素数据,提供多项安全、效率类智能网联服务。国内许多城市推出的定制公交、定制专车就是其中一个体现。

此外,城市智慧道路建设也有待推进。包括自动驾驶公交车、出租车、代步车的现实应用等,这也有利于推进相关产业发展。

有专家建议,珠海可结合交通新技术的发展,加快制定珠海智慧交通的顶层设计,制定鼓励智慧交通的创新和先行先试的政策,试点示范,全面加强智慧交通的应用。

事实上,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是每座城市发展扩容的必答题。珠海之前,已有许多参考案例和样本。

在治理机制方面;深圳将社会治理模式应用到交通领域,创立“街道-交通局”联系机制,打破“条块分割”,运用法制思维和方式狠抓交通治理。

在目标措施方面;北京将实现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4%,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6左右,倡导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广州构建快速交通网络系统,核心区总体形成“一环七射”快速路网格局,提升道路供给水平。

此外,在各大城市治堵经验中,提高居民出行公交分担率是治堵工作的核心内容。据了解,现阶段珠海公交分担率大幅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地市,地面小汽车与常规公交竞争路权的情况十分普遍。

“慢行出行结构”的优化,也是许多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的着力点。

例如增加道路无障碍设计,搭建路口、过街天桥遮阳避雨装置、开展自行车道、人行道连续性建设工程等,改善城市慢行环境,使出行更人性化。

提升城市交通能级量级、解决城区交通堵点痛点、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不仅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保证,还能塑造城市品位,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珠海将如何向城市交通痛点、难点亮剑?

如何真正确保交通整治工作落实落细?

南方+将保持持续关注。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冠霖

【摄影】钱文攀

编辑 蔡如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