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想配音请自行掏钱,这能倒逼演员说好台词吗?

南周知道
+订阅

今日话题

字数:2500

阅读时间:4min

要求演员自行承担配音成本,这是对配音乱象一次有力的纠偏。它不仅让演员自己付钱,更是提供一种价值导向:使用配音的演员,如果不是特殊情况,那么只能是“配音质量欠佳”,说明演员台词功底不行、演员业务能力不行。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配音成本由演员方承担会带来什么改变。

(视觉中国 / 图)

(视觉中国 / 图)

今后,假如你作为一名演员,想使用配音在作品里,那麻烦你自己用片酬自掏腰包了——这是源于广电总局最近出台的一份文件。

近日,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与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共同制定的《演员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试行)》正式对外发布,首次明确对于演员“配音工作”的要求:

演员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完成剧集的配音及相关后期制作工作,“如演员方无法按照甲方要求(未能按时配音或配音质量欠佳等)完成配音工作的,演员方同意甲方有权为演员方出演角色选择专业配音进行配音,相应成本(如配音酬金、差旅、食宿)由演员方承担,或在支付给演员方的片酬中予以扣除”。

换句话说,如果演员出演一部剧集,不是使用原声而是使用配音,那么演员就得自行承担配音成本。这一消息传出,网络上赞许声一片。

如今影视剧配音泛滥,尤其是不少年轻的流量演员基本不使用原声演出。这一回广电总局明确要求,配音成本由演员方承担,能扭转配音滥用的情形,并促进演员业务能力提升吗?

配音可“合理”使用

广电总局并未限制演员使用配音,这侧面上可以看出:配音是可以合理存在的。并且,也的确存在这样一些情形,不得不使用配音。

譬如国内有不少从国外引进的影视剧,有一些版本是外文原声、中文字幕,有些版本则是让配音演员配上中文,这时没有配音演员是不行的。再比如市面上所有的动画片,也全部依赖于配音。

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国产影视剧都是采用后期配音,只不过,给角色配音的是演员本人。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配音,而不直接现场收音?这有客观条件上的限制。

比如横店影视城,每天有很多剧组同时开工,各个剧组忙碌起来时,影视城就闹哄哄的,现场收音的话难免会把各种杂音也收进去。

为了加快拍摄节奏,也为了确保台词质量,很多剧组就会后期重新配音——并且,由演员亲自给角色配音。毕竟演员完整演过这些戏,他很清楚那一场戏想表达的是什么,也比配音演员更能深刻理解人物在当下场景的状态和情绪,以及该以怎样的语气说话。

所以,配音本身没什么问题,它是影视行业一个重要的工种。观众真正反感的,是配音的滥用。

哪怕是后期配音,也不是由演员亲自给角色配音,而是依赖配音演员。除了极个别的例子(比如演员台词功底可以,只是声音可能不够好听,与角色不够契合)外,演员让配音演员配音,多半是台词功底不行。

(视觉中国 / 图)

(视觉中国 / 图)

台词不行导致配音泛滥

说好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它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必须发音清晰、准确、流畅,让观众哪怕不盯字幕也能够听清演员说什么。

第二个层面,必须贴合角色、贴合剧情。不同的角色属性,说台词的方式不一样;喜怒哀乐不同,说台词的情绪也不同。

在技术层面上,这就体现对语音语调、断句的位置、重音的位置的把握上。比如国内不少年轻演员理解剧本能力堪忧,他们说台词时经常把重音的位置放错,看似把句子说清楚了,情绪表达并不到位。

为何年轻演员——尤其是年轻的流量明星——说不好台词?

按照10000小时理论,他们基本功不扎实是因为没有在台词训练上花费足够多的时间、下足够多的功夫。

几年前的流量时代,流量明星炙手可热,一年到头有接不完的活动,根本没时间在校园里好好学习。本身能力就不行,态度上不重视,学习上不抓紧,哪怕上的是专门的艺术院校,出来后还是素人样子。

流量明星热衷于使用配音,除了能力不行、一说台词就露馅外,另一原因是,演员的配音成本太高。

天价片酬时期,流量明星掌握巨大的话语权,一天的片酬甚至高达两三百万。如果让流量明星亲自配音,他们往往会狮子大开口,开出数百万,甚至是千万级别的配音酬劳。

相形之下,请配音演员省事又省钱,哪怕是顶尖的配音演员,一集的片酬一两万就到顶了,如果是不太知名的配音演员,一集一两千也会有人争抢着做。

顶级的配音演员很有限,男的有姜广涛、边江、张杰等,女的有季冠霖、乔诗语等,他们基本上承包了顶级流量明星的配音工作。

譬如季冠霖配过杨幂、Angelababy、刘诗诗、唐嫣、古力娜扎,边江配过王一博、杨洋、任嘉伦、钟汉良、罗云熙、檀健次、宋威龙,等等。

虽然这些顶级配音演员会根据演员的声音特点和角色特点,尽量配出差异化来,但对于熟悉配音演员声音的观众来说,还是会觉得这声音太熟悉太一致的。

并且,因为影视配音的节奏很快,给出的时间非常紧张,配音演员没有办法慢慢调整,有时难免走向流水线。后果就是,不同的顶流,一样的声音,观众反而会出戏。

不要把本分当“上限”

配音泛滥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有些明星演戏时,干脆连台词都不背了,直接在现场念数字“1234567”。这个事情曝光后,流量明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现场却还是不怎么背台词,说台词也非常应付。

配音演员配音时是可以听到演员真实声音的,很多配音演员表示:听了演员的原声后,觉得演员再这么嚣张堕落下去,这行业早晚要毁掉了,配音工作完全就是“屎上雕花”。

更离谱的是,很多流量明星的粉丝不仅不反思自家爱豆不说台词、说不好台词,反而一直骂配音演员没有对上口型。拜托,演员根本就是胡乱念台词,配音演员怎么对口型?当观众质疑为什么流量明星不使用原声时,粉丝就以配音演员“不合格”来洗白。

这一次,广电总局明确要求演员自行承担配音成本,对配音乱象是一次有力的纠偏。

它不仅仅是让演员自己付钱,更是提供一种价值导向:使用配音的演员,如果不是特殊情况,那么只能是“配音质量欠佳”,说明演员台词功底不行、演员业务能力不行。

对于“演员方承担配音成本”的作用,可以乐观期待。现在的问题是,要避免一些粉丝把演员的本分当“上限”,好像自家爱豆使用原声台词,就是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就是多么伟大。

看看微博上这些阅读量动辄破亿的话题,#王一博原声台词爆发力#、#肖战王牌部队原声台词功底#、#黄景瑜原声#、#张艺兴相逢时节原声台词功底#、#王俊凯庄文杰原声台词爆发力#(全剧使用配音)等等,让人哭笑不得。粉丝真敢吹,话题真敢刷,热搜真敢挂。

流量明星和粉丝有必要明白:把台词功底练好了,说好台词不值得夸——那是本分!把本分当上限,把三流水平当一流吹,流量明星怎么会进步?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