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补短 清远不远

南方+ 记者

1

连通广清,有广清城际、许广高速等“大动脉”。连接城乡,少不了县乡道路等“毛细血管”。

截至“十三五”末期,清远全力推动“交通补短、清远不远”,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大大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等部分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多个轨道交通项目稳步推进,一批“烂路”摇身变成“四好农村路”。

进入“十四五”,清远交通蓝图如何描绘?日前,清远市政府正式印发《清远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到2025年,清远基本建成“三铁一通一航,六纵四横二联”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南融北射,东西贯通”的区域交通新格局,实现“半小时生活圈”和“123交通时空圈”,有效支撑广清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北缘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交通运输作为清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行官,编制《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末清远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实现‘南融北通’,意义重大深远。”清远市政府发布解读称。

1

北江之上,经过7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由广清城际北延线项目北江特大桥18#墩首个水上大体积承台顺利浇筑完成。

“这对于北江特大桥跨江主桥具有重大意义,为后续墩身、连续梁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广清城际北延线项目自2020年8月底进场,计划于2024年8月份开通运营。

广清之间,广连高速三凤里互通以南段进入沥青面层施工阶段,为广连高速一期南段和花从段顺利完成2022年年底通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广清一体化不断深化,在清远,一系列带有“广”字的交通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建设中。图为广连高速英德段。曾亮超 摄

随着广清一体化不断深化,在清远,一系列带有“广”字的交通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建设中。图为广连高速英德段。曾亮超 摄

随着广清一体化不断深化,在清远,一系列带有“广”字的交通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建设中。

提速入圈 推进试验

广清1小时交通时空圈、“半小时生活圈”和“123交通时空圈”……从新近提出的多个“圈”,可以看到清远融湾的“路线图”。

截至“十三五”期末,清远全市铁路轨道总里程291公里,建成广清城际广州北至清远段,在建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等,清远与广州之间现状及在建主要衔接公路共计18条,现状轨道交通衔接通道共计3条,形成广清1小时交通时空圈。

这个1小时交通时空圈或成为“过去式”。

当前,清远至广州之间每天40多对列车穿梭、10多万人次往返。清远正谋划“半小时生活圈”,即清远中心城区至广州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南部地区以广清永高铁清远西站、京广高铁清远站、广清城际清城站为主枢纽,以省职教城站、燕湖新城站、银盏站、龙塘站为辅枢纽的“三主四辅”客运枢纽布局建设,打造立体式、零换乘、多功能,集高铁、城际轨道、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武广高铁清远站、广清城际轨道站等客运枢纽规划建设规模适度、满足旅游需求的旅游集散中心,真正实现广清“半小时生活圈”。

同时,建设“123交通时空圈”,即以清远中心城区为中心,打造清远南部区县城区1小时工作圈,联系深圳1小时通达;联系北部三连一阳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2小时通达;联系省内其他城市3小时通达。

清远地处北江中上游,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根据规划,广清永高铁清远段工程时间为2022年—2026年。往北,清远重点推动广清永高铁建设,连接大湾区与成渝经济地区双城经济圈。

往南,将促进清远与广州国际空港经济圈的对接融合,提高清远物流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依托广清永高铁形成清远融入广州高铁第二走廊,并可通过“广清永+广中珠澳高铁、广清永+广深第二高铁”连接珠西都市圈、深圳都市圈。

范围包括广清多地的广清接合片区,是全省唯一国家级试验区,也是全国11个试验区中,唯一拥有超大城市的试验区。

交通将成为试验区探索的“助推剂”。

《规划》提出,加快谋划广清接合片区高速公路(从埔高速北延线),构建清远东部至广州东部快速通道。积极谋划清远至深圳高速,缩短清远中心城区与大湾区东岸核心城市时空距离,增强广州空港经济区、中新知识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等重大平台对清远的辐射作用。

南部直联 北部快进

在清远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推动融湾崛起,加快广清深度融通融合融畅”被摆在第一位。清远谋划进一步打通交通路网“大动脉”,推动南部地区与大湾区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中部地区40分钟通达广州中心城区,北部地区50分钟通达广州中心城区。

有观察者认为,清远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南北跨度大、距离远,从客观距离而言,清远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推动广清一体化、融湾崛起,也是有交通“梯度”的。

“十四五”期间,清远将构建交通南强北优双中心。

一方面,以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清远西站至佛冈快速路、清远西站至英德快速路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以市域融合核心区为中心,英德、佛冈为副中心的清远南部融湾发展区,抢抓“双区”“双城”发展重大机遇,全方位深化广清一体化,充分发挥南部地区毗邻湾区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为清远抢当粤东西北融湾崛起排头兵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以北部地区广清永高铁站点、厦昆高铁、三连地区快速路、韶贺高速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以连州为中心,辐射连南、连山、阳山的清远北部绿色生态发展区,充分发挥北部地区民族特色和旅游特色,为清远打造全省高质量民族发展区、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全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验区开好局。

截至今年初,清远高速通车达到了1054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五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大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图为汕湛与乐广高速飞来峡交汇处。曾亮超 摄

截至今年初,清远高速通车达到了1054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五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大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图为汕湛与乐广高速飞来峡交汇处。曾亮超 摄

去年底、今年初,随着二广高速连州连接线、广连高速三凤里以北段正式通车运营,上新两条高速后的清远高速通车总里程破千,达到了1054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五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大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基本形成。

未来,清远将加快构建“六纵四横两联”高速公路网,实现南部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化,进一步推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主干线的高效衔接。打造以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为主导的快速轨道交通客运体系,推动清远南部地区与广州中心城区逐步由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向直联直通转变。

从互联互通到直联直通,有何区别?“后者更直接更方便更快捷,比如清远到佛山,我们可以绕道广州或者是四会,直连直通就不用绕道。”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而北部地区推进连州区域枢纽形成和巩固,形成北部旅游“快进”网络。

当前,清远统筹干线公路与清远旅游空间融合发展,加快景区的旅游干线公路和旅游集散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广东南岭生态旅游公路、清远市域旅游公路等特色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引流作用,把地区优质旅游资源和公路路网有机串联,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

2

清远以消灭“烂路”攻坚战为抓手,系统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决胜2161公里。截至“十三五”期末,清远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7338公里,农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底化,路面铺装率为100%;实现通100人(20 户)以上自然村至少有一条硬化路通达的目标。

“接下来,将逐步实现至少有一条双车道三级公路通建制村。”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清远将对2620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扩容提质,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完成1042公里农村公路临水临崖、高落差等路段的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等,打造一批美丽农村路。

村道拓宽 “旧路”变美

驱车行驶在清新区三坑镇陂头村的乡道上,道路平整开阔,透过路旁的绿树往外看,一个个鱼塘散布村中,增氧机在“呼呼”作业,池塘泛起阵阵涟漪。

桂花鱼是周边主要养殖鱼类之一。今年清新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清新桂花鱼”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引领,打造粤北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

“桂花鱼养殖越来越有奔头,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养殖户周先生说,随着道路拓宽、交通设施完善,桂花鱼物流运输更加方便。

随着清新区积极推进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工程,三坑镇雅文、陂头等多个村委会原来的窄路路基拓宽1米、1.5米到2米不等,村道成功“增肥”,解决会车难、路况差等问题,方便村民日常出行及农产品运输。

畅通“毛细血管”,铺就乡村振兴路。

清远下辖2区2市4县,85个乡镇(街)1034个村委会,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统计,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密度109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占了总数超83%。

清远按下道路提质增效“快车道”。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1976公里,占比11%。至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已全面实现硬底化。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近47.8亿元,累计完成县乡公路改造113.6公里、县道烂路改造360公里、通现代产业园公路12.87公里、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4402公里、窄路基路面拓宽1269公里、“畅返不畅”路段整治691公里,农村公路通行、通达、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高,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路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采摘园、农庄、民宿鳞次栉比,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还串联起一批蔬菜基地、丝苗米产业园、优质水果基地和市级农业公园……

阳山县县道X383线大崀镇段,是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当地依托该线路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模式,有效解决4万多村民出行难问题,打造了一条岭南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

近年来,清远各级交通公路部门始终坚持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纲领,全力构建“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有力助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全市已有4个县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十四五”期间,将推动每个乡镇建设至少一条美丽农村路,基本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乡镇通行政村公路“单改双”工程。

唤醒土地 串联产业

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的连片梯田里,农作物茁壮成长,一条崭新的机耕路穿山越林,宛如一片绿茵中延伸出来的白色玉带,将里八洞村与火烧排连接起来。

与如今欣欣向荣的景象截然不同的是,数年前,火烧排梯田及其周边山地处于撂荒状态。村民房吊角四说起,从田间到村里虽说不到三公里,以前没有大路,耕田种稻要人扛肩挑,实在太费力气,后面土地就逐步丢荒了。“当时特别希望政府修条机耕路,没想到真能实现了。”他说。

一条机耕路,“唤醒”周边数百亩梯田和撂荒水田,道路周边山地还建起茶药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如果没有这条路,项目很难落地那里,做茶对茶青新鲜度要求很高,道路不畅运输困难就影响品质。”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连南是2020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改变路权路产保护力度不足的状况,近年来,该县利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为契机,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打造三江镇“金三”精品线路项目和三排镇油岭美丽宜居新村美丽乡村项目等。

其中,三江镇“金三”精品线路项目以X395香花村至金坑段路面改造工程油岭为主线路,打造“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路;三排镇美丽宜居新村项目以X397线连水至千年瑶寨路面改造工程,以及Y699线三排云海花谷至油岭歌塘坪段路面改造工程为主线路,打通外界到古老瑶寨的“最后一公里”。

清远各地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阳山强化连接产业园区的交通基础建设,为优质蔬菜(越夏)产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小江旱地西洋菜、七拱小龙虾养殖基地等,打造良好路域环境。英德推动英红镇红茶产业园道路建设工程等,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米,英红镇云岭至广东英九庄园出行与运输更畅顺。连山建成上帅龙爽、福堂至天鹅湖等景区公路,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消除瓶颈和短板的背后,清远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党支部成立了“高级工程师志愿服务队”,为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做好技术、管理等方面培训及服务工作,解决农村公路体量大且分散、县级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2021年以来,这支队伍到各县(市、区)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25次,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并进行工程管理、资金申请程序、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辅导。服务队还联合第三方勘察设计单位,完成对清远市库内2232座农村公路桥梁的现场全面核查工作,为今后的桥梁养护与维修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规划,接下来,清远将把农村公路和农村产业相结合,优先建设示范路、旅游路,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景点景区、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等对外交通条件,为清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全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验区提供更好的保障。

【记者】陈国飞

【通讯员】交运宣

编辑 林伟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